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3日发表题为《中国各地“低空经济”冲破阻力展翅上腾》的报道,主要内容如下:
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各自在划定的路线上飞行。有人坐“空中出租车”出行,有人在派送紧急救援物资,外卖和包裹从天而降。这些科幻片情节正一步步在中国成为现实。
2024年2月,中企峰飞航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盛世龙”仅用20分钟,就完成从深圳至珠海的“空中出租车”试飞;科技公司美团去年仅用6分37秒就将一杯热梨汤送到北京八达岭长城降落点。
中国媒体将2024年形容为“低空经济元年”,多个指标性事件都在去年发生。低空经济作为新赛道,已成为中国各地争抢的新经济增长点。
2024年3月,低空经济在中国全国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12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将低空司的成立,列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重大事件之一。学者和业内人士也均认为,低空司将肩负起低空经济“关键性协调作用”。
开放600米以下空域的六个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沈鸿分析称,必须有更多城市开放空域,以及各地空域之间要连成一片,才能发力推动低空经济起飞,这方面有待低空司推动协调。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刘大成指出,从低空司的成立可看出,中国政府以市场经济作为主导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
低空经济是主要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间范围。
除了“空中出租车”、无人机派送外卖和救援物资等,低空经济也可用于高效物流、航拍测绘、农林植保、旅游观光、港口管理、海事巡查、巡护巡检等。
刘大成分析指出,中国要从生产型国家迈向消费与生产并举,物流业是重要衔接。他说,在电商和智能手机带动下,中部和西部偏远山区的消费空间扩大了,小电器对大城市居民的意义已经不大,但在偏远地区仍有很大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的支线、末端物流非常昂贵,发达地区利用低空运输,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从而有效降低系统物流成本。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人民币,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评估,中国已经迎来低空经济黄金10年的机遇期,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的规模至少突破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