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打败当年春节档的其他热门电影,横扫50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

无数观众被电影中那个被误解、被质疑,却保持善良的哪吒感动,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引起了无数人心中的共鸣,恨不能再拼搏一次,奋斗一次,不留遗憾。



时隔5年,原班人马再次回归,《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创辉煌,打破了续集比不上第一部的魔咒,仅仅7天,票房就与第一部持平,逼近50亿。

更有专家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有望突破60亿,超越票房57亿的《长津湖》,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之最。

《哪吒之魔童闹海》到底有多火,据说高峰时期,排期5分钟一场,仍座无虚席。



谁说电影行业惨淡,是因为观众不爱看电影了?

哪吒电影系列的导演饺子,用实力告诉同行,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而是更愿意为了好的作品买单。

02

导演饺子原名叫杨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医生。

从小他就喜欢画面,梦想是长大当一个漫画家,但高中填报志愿时,他还是选择了和父母一样的专业,因为他发现漫画不能当饭吃。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他重新回到热爱的漫画赛道。



大三下学期,临近毕业时,他的一位同学转行做了软件,并推荐他一款好用的动画制作软件。

压抑多年梦想再次觉醒,于是他转行做漫画了。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不看好他,认为他放弃铁饭碗是个傻子。

好在父母一直理解并支持他,父亲还给他买了一台配置还不错的电脑让他试试。



于是,大四期间,他从零开始,自学动画,狂啃知识,也不出去玩,每天都是学习记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他凭借自己凭借制作的一个动画短片,在一家三维动画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人们常说,如果你想做什么事,就去这件事的头部公司学习,而杨宇也是如此。

在这家公司里,他开拓了眼界,系统的掌握到了一个导演所具备的能力。

他又辞职了,因为给人打工,时间和创意受限,根本没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上次一样,又是不被所有人看好,只有父母支持。

接下来的3年,他把自己逼到了极致,潜心创造,基本足不出户,活动范围没有超过方圆40里的地方。

为了专心做动画,他把网都断了。生活基本上只固定在厕所、卧室、客厅间。

那时候他还没什么积蓄,父亲也已经去世,他和母亲只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过活。

亲戚朋友都指责他不孝、啃老,只有他自己顶着巨大压力,继续死磕,他知道:欲速则不达,想要成功,必须要耐着性子,做到极致。



2009年,宅家3年8个月之后,一部16分钟额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终于出场,杨宇也凭借这部短片在国内外斩获30多个大奖。

03

名气有了,杨宇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位投资人找到他,提出要和他一起做一部动画片,就这样,一场关于票房神话故事开始了。

他把自身对中国动漫的热爱、中国神话故事、以及对父母的感激都融入进去,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哪吒形象。



他带领团队,用了整整5年时间,改了66遍稿,设计了100个哪吒的形象,历时4个月,做了5000多个镜头,反复挑选后,留用了2000多个镜头。

正是这种拿命死磕、追求细节的精神,让《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炮而红。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杨宇的匠人精神比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想3年出来第二部,后来根本刹不住车,硬是用了5年。

无数次梳理剧情线,一旦发现漏洞,立马推翻重来。

电影里的重头戏“千万条锁链锁妖”,成千上万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炼狱,每个人身上都缠一条锁链,交战时锁链随之甩动,不仅要乱中有序,还要具有摇曳的美感。



这一个元素从开始制作到最终通过,用时就达一年。

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杨宇再次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

“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



“我们做作品,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

杨宇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只要耐住性子、跟困难死磕、不向自己妥协,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