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老对头”,又要收获IPO了。
在空调行业中,奥克斯只排名第五。它的创始人郑坚江,却是令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耿耿于怀了十几年的“老对头”。当年的奥克斯横空出世,从2013年董明珠怒斥奥克斯“挖人”起,两家公司从舆论之争打到对簿公堂,缠斗了已有12年。
十几年后,格力和奥克斯都走到了发展的新关口。当年已70岁的董明珠因为退休问题引发市场热议时,装载了奥克斯空调业务的奥克斯电气,在不久前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64岁的郑坚江也有望收获自己的第三个IPO。
郑坚江是个“有故事”的宁波商人。从一个汽修工白手起家,已过花甲之年还仍然和董明珠一样奋斗在一线。他创办的奥克斯集团已经横跨了从空调、配电、医疗到新能源等多个行业,2023年集团营收达到860亿元,总资产726亿元。郑坚江也以225亿元身家,跻身2024年胡润百富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克斯这个空调业曾经的“野蛮人”,也遭遇了新的挑战者。
01、“低价之王”月赚3亿
家在河北四线城市的小吴是奥克斯空调的老客户了。2024年夏天他又为自己的新房购买了一台奥克斯空调,选它的最大理由,就是便宜。“这台1.5匹的智能语音空调只花了我2200元。以同样的价位,在很多品牌那里只能买到低端机。”
在空调行业,奥克斯有个鼎鼎大名的称号——“价格杀手”。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国内空调产品2024年的线上均价为2775元;线下均价4306元。在全部品牌中,线上市占率前五分别为美的、格力、小米、华凌和奥克斯,而奥克斯空调的线上均价只有2207元,是前五大厂商中最低的;线下市场中,其均价也只有2982元。
除了奥克斯主品牌外,奥克斯还孵化了副品牌“华蒜”。目前在电商平台上,华蒜1.5匹一级能耗的空调挂机价格可低至1500元。
主打性价比的奥克斯,赶上了“大众市场”增长的红利。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消费者近年来更青睐经济实惠的产品,国内产品售价2500元以下的大众空调市场,在2018年至2023年迎来了销量的最佳表现,并预计2023年至2028年其销量复合年增速达到3.6%,超过了中高端市场。
受到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自从2022年开始,国内空调市场就已经出现销量放缓的迹象,但奥克斯空调的销量,仍旧实现了“逆袭”。
公司招股书透露,根据2023年的销量,它在全球空调公司中排名第五,市占率为6.2%。但从2022年至2023年的销量增长率来看,它的增长率在前五家公司中是最高的,达到了38.6%,也是其中唯一实现了正增长的公司。其他四大空调企业的增长率均为负值,最高的同比下降了10%。
奥克斯在招股书中还强调,大众家用空调市场中,它已稳坐头把交椅,市场份额达到了22.1%。
有了销量的保障,奥克斯业绩一路向上,赚得盆满钵盈。
2022年和2023年,奥克斯分别实现了195.28亿和248.32亿元的营收,净利润也由14.42亿元增长到24.87亿元。在2024年,仅仅前三季度,奥克斯就实现了242.7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了15.4%;净利润达到27.16亿元,同比增长17.8%,相当于平均每月净赚3亿元,平均每天净赚1000万元。
02、靠“低价”杀出重围
在不同的行业里,“平价化”都是企业实现增长的利器。在20多年前,郑坚江就已经把这一策略玩得风生水起。
1986年,还是一个汽车修理工的郑坚江听到同事闲谈说,隔壁的乡钟表零件厂已经换了7任厂长,仍然经营困难,正在找人承包。
郑坚江立即辞去了工作,毛遂自荐,成了零件厂第八任厂长,接过了厂子不到1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23万元负债。他亲自跑销售,拉来了电视机天线和电能表罩壳的单子,硬是把厂子盘活了,还研发出了电能表的塑料罩壳,大大压缩了生产成本,也拉低了电能表的售价。
1991年,郑坚江决定成立新品牌“三星”,进行电能表整机制造。三星电表靠着价格优势,到1993年就抢占了30%的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郑坚江由此积累下的“低价”打法,日后也应用到了空调制造中,并在整个行业里掀起了一场变革的风浪。
1994年,郑坚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组数据:中国空调每年的销售额都保持着高达35%的增长。他向一位做空调配件的小老板了解信息,对方告诉他,这一行的利润率高达40%。
郑坚江当即拍板决定,进军空调行业。郑坚江属牛,这一年33岁。于是新的品牌就叫奥克斯,以牛的英文“OX”谐音命名。
奥克斯空调成立时,国内已有大大小小300多家空调品牌,春兰等巨头正如日中天。名不见经传的“后来者”奥克斯,把握住了国内空调产能扩大的时机,发起了一场“平价变革”。
2001年,奥克斯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第二年,公司发布了一份《空调成本白皮书》,把旗下一款售价1880元的1.5匹冷暖空调进行拆解,列出了每个部件的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直指所有同行们都“卖贵了”,并把自己全线40多款产品降价超30%。
这一招够“狠”。在市面上大多空调单价还在3500元左右时,奥克斯空调就进入了3000元以下区间。消费者自然纷纷叫好,同行们措手不及,奥克斯一战成名。2000年至2003年期间,奥克斯空调的年销量从不到50万台飙升到250万台,一举跃入了空调厂商前五。
价格战只能是一时之策。接下来,郑坚江的第二个判断,让奥克斯真正走上了发展巅峰:它抢先搭上了电商时代的快车。
彼时,家电巨头们的主战场还是在国美、苏宁等大卖场。直到2012年,京东掀起了一场大家电领域的全面价格战,在这之后,新兴的电商平台取代大卖场,迅速崛起。
奥克斯做到了提前押宝。在“双11”才刚刚诞生的2009年,它成为进入淘宝的第一家白电品牌;第二年,奥克斯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并入驻了京东。相比起2012年后其他品牌才开始搭建线上渠道,2011年它就在京东上开启了总部直供的专属渠道。
奥克斯在2018年迎来了高光时刻。线上空调的市场份额达到26%,排名全行业第一,仅在京东一个平台的销售额就突破百亿;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60亿元,空调总销售量超过了海尔,位居国内第三。
郑坚江不按常理出牌,奥克斯的“野蛮生长”也激怒了不少同行,例如董明珠。
2015年,格力就将奥克斯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指控后者侵犯格力3项专利,最终奥克斯败诉,被判赔付230万元。2017年,格力电器再度起诉奥克斯侵犯专利权。2020年,奥克斯被判恶意侵权赔偿格力4000万元。
不断的侵权风波损伤了奥克斯的品牌价值。2020年,奥克斯的空调销量只有1033万台,同比下降了32%;当年的空调收入也只有162.18亿元,同比下降了35%。直到2023年,奥克斯业绩才重回巅峰。
格力专利战的阴影还未消失,奥克斯在自己的腹地,又遭遇了新的对手。
03、被小米“逆袭”
奥克斯至今为止核心的竞争力仍然是“互联网+低价化”,但这一策略并没有足够高的壁垒。随着线上经济的发展,叠加国家补贴的推动,空调行业的新一轮竞争已经打进了它的“舒适区”。
奥克斯的老对手们,在2020年大家电步入“直播元年”后,也不肯放过机会了。董明珠亲自下场,率领格力进入直播带货领域,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美的在入驻电商平台之后,自建仓储物流业务,进行数字化变革,为线上发展赋能。
在2024年,同样主打线上销售、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空调,也成为了空调行业最大的变数。
去年的“6·18”大促期间,小米空调异军突起。京东家电竞速榜显示,从5月31日至6月18日,在空调品牌TOP10累计榜中,小米仅次于格力、美的,排名第三。
在电商平台上,小米一级能效1.5匹空调的价格也打到了2200元左右。据国联证券研究,小米74%的零售量来自2400元以下价格带。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也曾在微博披露,2024年1月至11月,小米空调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3%。这个成绩让所有空调厂商感受到了威胁,奥克斯面临的挑战显然是最大的。
昔日“线上王者”的优势地位已经松动。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在2024年开年第一周,小米就以8.39%的市场份额冲到了线上空调市场的第三位。到了年底,这个数据已经提升到了9.70%。而同期奥克斯只占6.38%的市场份额。
这个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在2025年第三周,小米空调的市场份额上涨到了13.42%,同比份额提升了7.56%。当年的“线上王者”奥克斯的市场份额只有5.02%,排在第六位。
小米空调是靠什么和传统家电企业掰手腕的?在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公司财报电话会上,卢伟冰在回答大家电发展规划问题时,重点提到,小米大家电正从ODM代工模式向自研模式转变,并进行线上和线下全渠道布局。
这也正是奥克斯的短板所在。它和龙头厂商相比,在技术投入和渠道网络上,都还隔着鸿沟。
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67亿元和5.09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2.3%和2.1%。相比之下,同期格力电器的研发费用则为67.62亿元和62.8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也超过3%。
奥克斯从2019年起就在逐步加强线下渠道建设,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国内市场线下销售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已超过了线上销售。
但在2024年,空调市场的价格攻防战已渗透到了线下。
春节期间一家河北四线城市的家电大卖场中,一台普通海尔1.5匹的空调价格,在叠加了品牌折扣和国补后,已经降到了2000元出头,比同卖场奥克斯专柜的2200~2400元的价格还低。一位经销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奥克斯的空调基本不降价,也不参与任何卖场的打折活动。
做线下渠道,何其不易。一位经销商就感慨说,奥克斯“模式没有固定化”。从电商、网批到转型线下,奥克斯的渠道战略不断调整,也让经销商无所适从。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直到2024年,奥克斯在整体空调线下渠道零售额市占率还仅为1.43%。
有趣的是,在格力电器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曾当场炮轰小米空调。年底时,董明珠再次就专利问题对小米空调“开炮”。这些场景,奥克斯应该并不陌生。但现在,它也和格力电器一样,感受到了压力。
04、赴港上市背后的盘算
国内市场承压,奥克斯把“破局”的希望放在了海外。
2018年起,郑坚江全力引领奥克斯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在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克斯都设立了海外销售公司,同时在渠道建设、品牌推广上,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力度。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在海外市场收入111.36亿元,同比增长27.58%。在同期全部营收中,海外收入占比达到了46%,几乎撑起了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但同期奥克斯海外的收入中,有超90亿元是来自ODM代工业务。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奥克斯自有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而如若上市成功,奥克斯自然就为品牌全球化获得了一张具有含金量的“通行证”。
为了加大在海外开拓的力度,奥克斯表示此次IPO拟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中心和工厂的建设。招股书中提到的公司战略里,放在最前面的两条就是“加速全球化布局”以及“提升自有品牌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紧随其后的,是拓展中央空调业务的短板、加大研发投入。
这些都需要资金。截至2024年三季度,奥克斯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96亿元。无论是加大研发还是在海外拓展市场,这都难以支撑长期投入。
与此同时,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与同行相比处于偏高的水平。从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3%、78.8%和84.6%,而国内家电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至70%左右。
截至2024年9月30日,奥克斯电气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4.02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了3.73亿元。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采购增加、计息银行借款增加等原因造成的。
通过上市融资实现“补血”,或许也将成为奥克斯接下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而奥克斯如上市成功,也将成为郑坚江旗下除了三星医疗、奥克斯国际之外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郑坚江和他一手打造的奥克斯,一度是改变了空调行业的“叛逆者”。然而现在,时代已经改变,奥克斯还能通过IPO实现绝地反击吗?
作者 |阳一
编辑 |朗明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