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区冲突的影响迅速蔓延。自 2022 年 2 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已持续超千日,像一场凶猛风暴,扰乱了地区与世界的平静。」
俄罗斯和乌克兰曾同属苏联,如今却在战火中对峙。这场冲突背后,欧洲的反应十分关键。「从历史上看,欧洲对俄罗斯一直心存忌惮。沙俄时期,其领土扩张野心极大,让欧洲各国恐惧。」苏联时代,强大的军事力量更让欧洲如临大敌,冷战时期 “苏联一周踏平欧洲” 的说法虽夸张,却体现了欧洲内心的恐惧,即便冷战结束,这种恐惧依然存在。
因此,2022 年俄罗斯发动 “特别军事行动” 时,欧洲各国立刻慌了神,不假思索地选择支持乌克兰,大量武器、资金和资源涌向乌克兰,企图借乌克兰阻挡俄罗斯。德国提供先进坦克、法国输送导弹防御系统、英国给予巨额资金,他们希望能迅速恢复地区和平。
但现实让欧洲大失所望。「俄罗斯没能迅速取胜,战争陷入僵局;乌克兰也无法彻底击退俄军,且因战争消耗巨大,自身资源枯竭,只能依赖外部支援。更严重的是,欧洲经济遭受重创。」据欧盟数据,2023 年冬季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 400%,家庭能源账单大幅增加,民众苦不堪言。工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德国制造业指数在 2023 年创下十年新低,许多工厂减产甚至停产,工人面临失业危机。这场战争不仅没让欧洲更安全,还使其经济陷入困境,内部矛盾也不断加剧,各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出现分歧。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始终秉持 “中立而务实” 的立场,像黑暗中的灯塔,为世界指引方向。中国不选边站,也不袖手旁观,多次呼吁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中国深知俄乌冲突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选边站极易被卷入冲突,中立立场则为中国避开了风险,就像披上一层 “隐形护盾”。」同时,中立立场使中国外交更具灵活性,能与双方保持沟通,为和平创造条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提供调解平台,2023 年 3 月发布《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提出 12 项和平谈判原则,为和平解决冲突提供了方向,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