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崔常松
济宁市微山县的尹洪伦是一名90后,尽管年纪不大却已在大凉山支教10年。10年来,尹洪伦和他的“彝起爱 天使之家”团队,已救治近40个病残孩子,资助在校学生300余名。
乙巳年春节,尹洪伦带领10多名大凉山的孩子回家过春节,并游览三孔景区和希晓古今博物馆。对很多孩子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凉山。
第一次走进曲阜
历史书、语文书照进现实
“我家的屋后有座山,它的名字叫做大凉山。”“吉祥吧,五谷丰登。吉祥吧,吉祥如意……”2月1日,富有彝族特色的歌曲《凉山谣》在孔府唱响。优美歌声,引得游客们拍手称赞。
乙巳年春节,尹洪伦带领10多名大凉山的孩子们到济宁过春节。济宁文旅、齐鲁晚报鲁南融媒中心特意邀请尹洪伦跟孩子们游览三孔景区、希晓古今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杏坛,是孔子为学生们讲学的地方。”孔庙里,尹洪伦带着孩子们边走边讲,“提到孔子你们会想到什么?”一旁的马古石果兴奋地回答:“孔子是一名老师,他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读书。”
沉醉于古建筑的吉克里作背起了《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杏坛、大成殿、戒贪壁……同学们沉浸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目不暇接、很受震撼。“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山外的世界,看到的一切都感觉十分新奇。”马古石果说,游览三孔景区有一种历史书、语文书照进现实的感觉。“通过游览三孔,我更加了解到孔子高尚的品格和行为,让我愈发坚定一定要读书。我也会把我的见闻,回去跟家乡的同学们分享,激励大家走出大山。”
10年架起希望之桥
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支教10年,带孩子们到家乡过春节,于尹洪伦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就是想让孩子们看看大山以外的世界。”尹洪伦说,大凉山交通条件不好,山连着山,甚至有的孩子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凉山。而尹洪伦的存在,犹如一道桥梁链接起山外和山内两个世界,得以让孩子们踮起脚向外窥探。
曲么衣服跟尹洪伦相识于2016年,当时还在上小学。2017年春节,尹洪伦带着他和其他孩子回到济宁过春节。那时是曲么衣服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尹洪伦的带领下,他第一次见到了公交、坐了地铁,埋下一颗“走出去”的种子。
“跟着尹老师我学会了坐公交,学会了微信支付。见识到山外世界的精彩,反而对外面的世界更好奇了,也深深认识到尹老师的伟大。”曲么衣服说,在他的认知里,很少有支教老师能在大凉山坚持下来,但尹老师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一呆就是10年。如今,曲么衣服即将大专毕业,谈到未来规划,他说,毕业后希望加入尹老师的支援团队,帮助更多大凉山的孩子走出去。
10年来,尹洪伦和团队已救治近40个病残孩子,资助在校学生300余名。与此同时,尹洪伦角色也发生转变,从原本的支教,转向医疗救助。2024年5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尹洪伦时,他正忙着为沙古石落寻找特殊学校入学,如今小姑娘已在重庆入学。
在孔府的后花园里,沙古石落跑着、跳着、转圈,十分开心。当尹洪伦介绍沙古石落年龄时,小姑娘带着疑问,“尹老师,我几岁了?”“你9岁了,现在过了年啦,9岁啦。”尹洪伦笑着说。
一天行程结束,尹洪伦说,不只是孩子们,他也收获满满。“走进孔府、孔庙,令我对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展望2025年,尹洪伦说,他将继续扎根大凉山,努力为孩子们作出更多贡献。同时,他的第一本书《说走就走的支教回忆录》也即将出版,尹洪伦说,希望亲身经历,勉励更多孩子勇敢走出去。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2月2日,尹洪伦和孩子们便启程重返大凉山。与往年乘坐火车不同的是,这次春节是尹洪伦和其他司机轮流开车,自驾出行。尹洪伦说,他是新手司机,路上还在摸索、尝试,小心翼翼。可是,回头忘过去,10年间,他已然带着大山里的孩子们,走过千山万水,并且将继续走下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