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在四川广元利州区宝轮镇的老关山公墓旁,有一座掩映在茅草丛中的无名坟墓,显得格外孤独。

墓主名叫王化琴,她曾是军统特工,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命运多舛。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曾舍命营救过中共地下党员康乃尔。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这段往事在11年后会成为拯救她的关键?

一切,都得从她的家庭说起……



军统特工

王化琴,本名王昭,别号化琴,1914年9月出生于昭化南门巷的显赫地主之家。

其父王连山,曾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军需官,家境殷实,田地遍布多地,更在多处设有工厂钱庄。

因业务往来,王连山与康乃尔之父康余山结为兄弟。

王化琴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王二小姐,自幼聪慧好学,五岁启蒙,七岁便能吟诗填词。

王化琴在父亲的安排下,与康乃尔及兄弟康克明同窗共读。

两家情谊深厚,相互扶持。

王化琴中学时期,成绩优异,考入重庆名校治平中学,后又进入上海正风高中。

此时,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思想新潮。

毕业后,王化琴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后又在法国教会学校深造外语,精通多国语言。

1935年,她被公派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外国文学系。

留学期间,她目睹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强盛,反观中国仍停滞不前,深感震撼。

她常对同学说:“唯有中国年轻人思想革新,命运改变,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化琴被迫回国,担任成都市公民训练班班主任。

此时,康乃尔也回到成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成为抗日救亡组织民先队的领导成员。

王化琴在成都与康乃尔重逢后,深受其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进步学生一起深入工农群众,宣传抗日,抵制日货,筹款赈济难民,为抗日胜利贡献力量。

1937年8月,王化琴与一批进步青年在党组织和康乃尔的协助下,历经艰险,突破国民党军队封锁的黄河,抵达延安。

延安的亲切氛围让王化琴倍感温暖。

不久,她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与陈云洁结为姐妹,并一同参与挖窑洞等劳动,歌声与汗水交织成难忘的回忆。



半年后,王化琴与陈云洁被派往孙连仲的二十七师任政治教官。

欢送会上,大家高唱《毕业歌》,壮志满怀。

王化琴到部队后,利用延安学到的经验,组建宣传队,激励战士们的抗日热情。

1938年初,日军夹击徐州。王化琴随部队开往徐州,参加台儿庄战役。

行军路上,她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心中悲愤交加。

台儿庄战役后,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徐州,王化琴与陈云洁随部队撤退,徒步一个多月,历经艰辛,终于到达西安。

在西安,王化琴与陈云洁走投无路之际,看到了“战干团”的招生广告,被录取入学。

然而,一个月后,军统局一个少将专员发现她俩是女大学生,便介绍她们到重庆抗日大本营去。

王化琴从此开始了军统生涯,从事日语密码研究,化名王坎恳。

按照规定,她两年不许通信,三年不准探亲。

此后,她被派往自贡、成都邮电检查所任副所长、所长,负责检查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刊物、报纸、信件。

在此期间,她与康乃尔重逢,但并不知道其秘密党员的身份,仍与之往来密切。



茶馆危机

1940年5月,抗日战争胶着。重庆城内,军统按“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疯狂搜捕共产党地下党员。

康乃尔作为地下党负责人,多次领导行动,引起政界震动,遭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明阶追捕。

幸得王化琴通知,康乃尔多次在王父家避难脱险。

然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还是发生在那个决定性的日子。

王化琴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抓捕共产党地下党员康乃尔等人。

军统得到情报,康乃尔将于当天下午六点在重庆的一家茶馆与其他地下党员会面。

上级命令王化琴和其他特务务必在这次会议期间将他们一网打尽。

当王化琴看到任务名单上的“康乃尔”三个字时,她的内心猛地一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确认后,心中充满了震惊与纠结。

她与康乃尔曾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康乃尔的正直、善良和坚定的信仰,都深深地影响着她。

如今,却要她亲手将这位挚友抓捕归案,她实在无法下定决心。

但军令如山,王化琴深知自己不能违抗。

在抓捕行动前,所有参与人员都被严禁与外界联系,以防止消息泄露。

王化琴心急如焚,她必须尽快想出办法通知康乃尔。

然而,军统局内部戒备森严,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的监视。

王化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她绞尽脑汁思考着对策,终于想到了一个冒险的办法。

她咬破了舌头,吐了一口鲜血,谎称自己身体不适,肚子疼得厉害,请求前往医院看病。

虽然上级派了两名女特务陪同以防万一,但王化琴还是瞅准机会,假借解手摆脱了跟踪,立即坐上一乘滑竿,拼命朝着茶馆的方向赶去。

此时,康乃尔正在茶馆二楼打牌,看似轻松地交谈着,实则在进行着秘密的情报传递。他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就在军统特务们即将到达茶馆的关键时刻,王化琴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

她一眼就看到了康乃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她快步走到康乃尔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故作镇定地说:“你起来,让我来打。”

同时,她给了康乃尔一个意味深长的警示眼色。康乃尔心领神会,迅速起身离开了茶馆。

一分钟后,军统特务们冲进了茶馆。他们四处搜寻康乃尔的踪迹,却一无所获。

王化琴智救康乃尔等人的事迹引起了军统局的怀疑,他们组成了一个专案调查组进行调查。

而调查组的组长,恰恰是当初介绍王化琴加入军统的少将专员。

由于害怕连累自己,加之王化琴出身大地主家庭,这位少将专员极力为王化琴说情开脱,并提交了一份报告称无意可查。

最终,王化琴仅受到了关禁闭六个多月的处分。

而康乃尔在逃脱了军统的追捕后,离开四川,翻过川北的大巴山,到了延安。



柳暗花明

1947年,毛人凤收管军统后,王化琴被调回广元,担任邮电检查所所长。

然而,她对从政已心生厌倦,于是辞职前往泸州,并在那里结识了泸州中学校长陆长明,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陆长明是位革命者,早年加入我党。

在他的引荐下,王化琴进入泸州中学担任教导主任,两人因工作频繁接触,渐生情愫,最终结为连理。

1948年秋,夫妻俩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女儿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

次年7月,大儿子陆勇出生。

随后,陆长明携妻儿返回广元,担任昭化县立中学校长,王化琴则担任主任导师兼中英文教员。

解放后,王化琴参加了教师座谈会,并被正式分配到昭化中学任教。

此时的她,婚姻幸福,儿女双全,事业有成,人生步入巅峰。



然而,1951年起,镇反运动席卷全国,对国民党潜伏势力和特务造成了沉重打击。

但运动扩大化,王化琴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她因军统背景,又加上其父地主身份被捕,关押24天后被判死刑。

幸得康乃尔写信求情:她曾经帮助过地下党组织,传递过重要情报,使党组织避免了损失。

王化琴虽逃过一死,但仍被管制3年。

陆长明起初不愿与王化琴划清界限,但最终迫于压力离婚。

1961年,王化琴携儿女与贫农罗顺才结婚,迁往农村。

她将儿女改名罗勇、罗英,从教师沦为农民。生活艰辛,她既要养育儿女,又要操持家务、下地劳作。

为抵挡饥饿,她什么都吃,落下胃病。衣服补丁重重,鞋子补了又补。

1985年,罗顺才去世。在那个特殊年代,王化琴屡遭打击。

直到1982年,她的冤屈才得以昭雪。1983年,她被宝轮中学聘为英语教师,月薪54元。

尽管历经沧桑,她的英语水平依旧高超,能与外国人流畅对话。

晚年时,她热爱读书看报,还教孙子识字。

然而,1984年春节前,王化琴被确诊为食道癌。

得知病情后,她坦然面对生死。

去世前三天,她仍吟诵着林黛玉的诗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参考资料:
《党史纵览》,2016年.09期,何广华,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