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不同的时代会造就完全不同的后果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10年,一度横行市场的温州资本已经许久没有声音了?

与温州、闽南同系的潮汕商帮,是不是也在竞争中处于守势?

最近,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在总理座谈会上,对老广传统的「读书不来钱」论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老广商帮竞争乏力的主因。

当然,他也说了句好听的:现在老广也开始读书了。



「老广原来不读书」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创业者而言,读书太多确实容易瞻前顾后。

因此,至少1980年代以来的这批富豪,尤其是第一代创业者,确实以初中学历者居多。

作为最早富起来的老广,不读书不是危言耸听。

去年10月份,网上流传一张两院院士原籍的数据统计表。结果很尴尬: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包括已逝院士,广东籍院士98名,排名全国第13位,不到全国海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一省院士总数299名的1/3。


甚至,就连浙江宁波一个市的121名、苏州的105名院士碾压广东一个省。而长三角的无锡也有95名,仅比广东全省少3名。

作为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可见广东人是真的不读书。


「只有生意人没有企业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中,老板形象一定是拎着大哥大的广东腔,可见广东人确实是最早富起来 的那批人。

但在一位知名专家眼里,他们只能算是生意人,算不上企业家。因为广东面向港澳开放,很多人是靠出租厂房和住房获益,而不像浙江人那样靠自己创立企业获益。

这倒也是,单是广州最有名的猎德村,单2024年分红总额就高达5亿元,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就是出租房屋。

此外,很多老广从事的行业多是传统行业,技术含量缺乏。

我父亲就是一个潮汕人的典型。他初中学历,1990年代打工,2000年跟着加入WTO的风潮办厂做外贸赚了钱。

但他没有听从员工的劝告,错过了电商;没有及时向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转移研发和销售中心,偏安一隅错过了转型升级,最后不得不及时收摊,早早回归田园。

我高考时,他说如果考不上省内的公办院校,就不要念了,趁早出来做生意。

在传统广东生意人的观念里,读书不是一个必须项,而是一个投资。如果我考上省内的公办院校,所需要的费用少,就算毕业出来找的工作不如人意,自己也没甚损失。

但我们在讨论时,他也明白,以我们俩的专业能力,其实已经没有可以做的生意了。甚至在我高考当年,一家小小的店面,也因为房地产暴雷而最终关闭。

最终,他不得不承认,那个仅凭努力和勇气就能赚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与其刻舟求剑,不如拿钱让我去读个民办本科。


「梁文锋现象」

实际上,随着经济迭代升级,这些年冒出来的企业家新贵中,不读书仅凭冒险精神的,几乎已经消失,马云、马化腾、张一鸣、李彦宏,包括广东籍的浙江企业家梁文锋,都是读书人出身。

无论是做量化基金,还是做DeepSeek,梁文锋都有资格对老广喊话。

他在总理座谈会上说:

「我 是80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的。我的父亲是小学老师,90年代广东赚钱机会很多。当时有不少家长到我家里来,基本就是读书没用。

「 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

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力。只是被过去那种关系束缚了,但它也是阶段性的。」

「但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因为钱不好赚了,连开出租车的机会可能都没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变了,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

但我在跟家传同事聊天时,同事发现我会把所有成就全部用金钱来衡量。有些从小习得的认知,有时自己都意识不到它有多可笑。

我写了300多部家传,发现许多成功者,其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当然,也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举凡发达国家,学生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为的是真正认识自己。

人是意义的动物,讲述关于我们的世界、关系和自我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浙江人为什么从小学习好、会做生意?早在南宋就义利并举、农商互藉了。我参与写作的这部家风作品,9月上市当月就登上浙江省好书榜:

◆ 推荐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