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2025年春节档再次刷新历史数据,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月4日14时10分,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90亿元。其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超45亿元的 票房领跑。
这部由光线传媒出品的动画电影不仅延续了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的成功,更凭借精良制作和深刻主题,在春节档最激烈的档期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
据猫眼专业版,《哪吒2》内地总票房预测将达到72.41亿元,有希望冲击国内电影最高票房纪录(《长津湖》57.75亿元)。
显然,光线传媒这一波赢麻了,《哪吒2》的火热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其"中国神话宇宙"战略的关键一步。
春节档首日,《哪吒2》就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大年初一,《哪吒2》以23.4%的排片占比,收获了超过5亿元票房。截至2月4日,该片总票房已超过45亿元,实际分账票房超过40亿元。
对光线传媒来说,这个成绩的商业含义格外重要。按照目前电影行业分账模式分析,扣除5%的电影专项发展基金、3.3%的营业税,以及院线发行约50%的分成后,出品方和发行方可分得约40%回报。
如果《哪吒2》最终票房达到60亿元,光线传媒作为主要出品方预计可获得约18亿元收入。考虑到影片制作成本约3亿元,加上春节档宣发等投入,总成本约5亿元,预计该项目可为公司贡献13亿元净利润。
因此,从投资回报率看,《哪吒2》已经超过了光线传媒近年来的大多数项目。公司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资产达10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21亿元。而这部动画电影单个项目就可能贡献相当于公司四分之一流动资金的收益,这种规模的回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极为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2》不含服务费的票房占春节档总票房的近40%,这远超过了2019年《哪吒1》同期的市场占有率。
当时,《哪吒1》凭借50.35亿元的最终票房,帮助光线传媒实现了2019年第三季度12.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28.65%。
可以预见,《哪吒2》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可观的业绩增长。一方面,影片在制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实现了更高的票房;另一方面,IP价值的提升也为后续衍生开发创造了条件。
据悉,《哪吒2》的周边产品销售也已经突破1亿元,这在国内动画电影行业中并不多见。
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由前记者王长田创办。公司最初是一家电视策划机构,靠《娱乐现场》等节目打开市场。2011年8月,光线传媒在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第三家上市影视公司。
2012年,公司投资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收获12.7亿票房,奠定了公司"小投资、高回报"的经营特色。随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延续了这一优势。
随后,光线传媒将发展方向瞄准了动画电影市场。
当时,在国内动画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光线传媒前瞻性地投资了20多家具备动画创作能力的企业。2015年,公司成立专门的动画制作公司彩条屋,开始深耕动漫电影领域。。
光线传媒通过三种模式构建人才梯队:以《哪吒》系列导演饺子为代表的员工型人才、以《深海》导演田晓鹏为代表的合作型人才,以及合同型人才。这种自主且多元化的人才战略既控制了成本,又保证了创作质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中国神话宇宙"的系统性布局。
据光线传媒公告,《三国的星空》《大鱼海棠2》已进入宣传阶段,《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等作品也在筹备中。
这些项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IP矩阵,既能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又能实现IP间的互相促进。
光线传媒在动画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加码。2022年,公司成立光线动画厂牌,专注于中国神话宇宙的开发。
据光线传媒的介绍,旗下团队已经梳理了数百个神话人物和故事线索,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观体系。这种系统化运作模式,在国内动画行业尚属首创。
从制作层面看,《哪吒2》展现了光线传媒的技术实力。影片采用了全新的渲染技术,单帧渲染时间较第一部缩短40%,但画面质量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由于光线传媒坚持"小投资、高回报"策略,公司业绩始终依赖于爆款。这也导致,近年来公司业绩波动较大。
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光线传媒扣非净利润从8.68亿元降至-4.44亿元。 2022年11月,公司控股股东首次宣布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
虽然《哪吒2》取得了成功,但整个电影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仅425.02亿元,较2023年下滑23%。更值得关注的是,25岁以下观众占比已降至21%,年轻人正在远离电影院。
短视频和网络剧的崛起是重要原因。相比动辄两三个小时的电影,年轻人更倾向于碎片化的娱乐内容。
不过,《哪吒2》的成功证明,优质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已有的数据显示,该片观众群体横跨老中青三代,尤其在90后、00后群体中口碑极佳。
但我们认为,电影行业最大的挑战在于,行业产生了节庆“档期依赖”的现象。据猫眼数据,2024年全国电影观众约4.5亿人次,其中57%的观影人次集中在春节档,且这部分观众全年只看一次电影。
从票价看,2024年平均票价已降至50元以下,较2022年的52.8元明显下降。理想化的说,低票价有利于扩大观影人群,但实际上,看电影的观众只减不增,加大了影片盈利难度。
制作成本的上升则是另一个挑战。
以《哪吒2》为例,3亿元的制作成本已经接近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水平。据业内人士透露,优质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普遍在3-5年,期间的人力成本、技术投入都在上升。这就要求影片必须取得更高票房才能实现盈利。
从长远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我国动画电影人均观影次数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市场;另一方面,随着80后、9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其对优质动画内容的需求在上升。
据预测,到2026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不过,如何应对短视频时代的挑战仍是电影行业发展的关键。据统计,2024年国内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已超过120分钟,远高于观影时长。
短视频不仅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改变了其内容消费习惯。如何让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如何平衡投资回报,这些都是光线传媒乃至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