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开启了四季轮回的新篇章。小时候,节气的印象是从大人口中一个个谚语中留下的,“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晴,雨水匀”……你有没有听到这些谚语?吃了立春饭,真的一天比一天暖了吗?




到元宵期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络绎不绝,今天第一股冷空气已经先行南下,接下来2月7日第二股冷空气又立马跟进。尤其是下周末席卷全国的第二股冷空气实力不俗,尽管南下程度和雨雪情况还存在变数,但华北、东北、内蒙和华东许多地方可能将经历今冬最冷时刻,大家节后上班要注意气温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而先前更早南下的冷空气也没闲着,再次打响入滇作战,前锋翻越乌蒙山在昆明曲靖交界处与暖空气对峙,在卫星云图与温度图上划出清晰的边界。准静止锋两侧相距不到50公里的宜良与马龙16点温差达到16.3度、全省温差更是达到29度!

立春第二天,冷空气还将获得增援,昆明、玉溪、楚雄、红河又要“一雨成冬”,不过冷空气实力毕竟不如节前寒潮,后天冲到大理东部就彻底耗尽力气无法前进了。云南百草岭-无量山以西这次可以说“风雨不动安如山”。



冷空气逐渐翻越南岭武夷山,立春当天白天20度以上的区域几乎都被挤压到广东沿海了!立春当日13点广西全区温差逼近18度(资源5.2度~东兴22.9度),广东福建两省省内温差也超过15度。



把视线拉到刚刚过去的2025年1月,虽然我们都明显感到了春节前那股气势丝毫不弱于往年的寒潮威力,可整体一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全国平均气温-3.2度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第三暖的1月,只有新疆、云南、海南、福建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全国降水从华中向四周递减,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降水量异常偏多、华南江南和华东沿海明显偏少。



之前离谱的“四九”爆暖带来了春天的狂飙突进,甚至连长江三峡都有部分区域一度达到入春标准。不过迅速杀到的节前寒潮让“冬将军”开始反攻倒算,预计2月上旬南岭以北先前入春的地方基本上都得重回冬季,冬春两方在江南的拉锯可能要一直持续到月底。

在古时,立春当天的“立春饭”尤为重要,民间素有“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的谚语。不过,进入立春真的就一天比一天更暖了吗?



数据显示,立春第一天全国平均气温仅为-3.26度,到了立春最后一天升至-1.04度,15天里上升了2.22度。这期间,虽然还有小波动,但总体趋势确实是逐步向暖了。

同样是回暖,南北方的步调却不太一致。升温幅度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像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常年立春期间平均气温能上升3.7度,华北地区的北京,升温幅度为2.1度,而在华南的广州升温仅为1.2度。



这是由于北方冬季基础气温低,因此,立春后升温空间更大。而南方相对基础气温高,湿度大,因此气温回升的幅度相对来说小一些。不过,即使北方城市升温幅度大,但气温仍比南方低很多,想要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日。

古代,人们常常用立春这天的天气来预测整个春天,甚至接下来一年的天气气候。

像“立春晴,雨水匀”,意思是立春这一天如果天气晴朗,那代表着一年雨水均衡。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的麦子无处放”,说的是若立春这天田间的雪水化了一丈深,那么当年的麦子就会丰收,“雪水化一丈”说明当天天气好气温高,而且之前积雪多,这种雨热配合的天气确实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当然如果热过头,就不是好现象了,比如“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是说如果立春时节太暖和了,之后很可能突然转冷,又开始雪纷纷,这个谚语也是告诉大家,立春之后还要小心倒春寒来袭。

立春时节,土地解冻,此时的谚语除了关注天气,也提醒人们要从农闲转到农忙时节了。像“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一年之计在于春”,都强调了春天在一年四季里的重要地位,一年的计划此时要开始实施了。



但立春,并不等于入春。常年进入立春时,我国仅有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以及福建部分地区处于气象意义上的春季,真正享受暖意融融的春日。立春期间,春天的脚步将继续北上,重庆西部、福建中北部以及云南东北部等地会相继开启入春进程,而全国其他大部地区仍处在“寒意未退盼春来”的季节中。

此时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尤其是黑龙江、吉林、青海、西藏等地,依然是天寒地冻的冬日景象。南方则多了几分春的气息,气温开始明显回升,雨水也渐渐增多。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无论寒冬多么漫长,春天总会如期而至。愿我们每一个人不误农时不负春,顺应天时,开启美好的一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