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蛇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安徽将召开“新春第一会”。
这是安徽连续第四年召开“新春第一会”。
安徽为何连续多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今年又将聚集什么主题?
安徽创新馆
一
先来说说“新春第一会”。
“新春第一会”是指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召开的大会,旨在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动员全省上下敢为人先、砥砺前行,凝聚实干开新局的磅礴力量,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时间上来看,安徽已连续四年召开“新春第一会”,凸显了连续性。
2022年2月7日,安徽首次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
2023年1月28日,会议主题是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的基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2024年2月18日,主题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5年2月5日,安徽第四次“新春第一会”将如约而至,是此项重要工作机制的持续。
从重要性来看,“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不仅是工作动员令,更是新一年经济发展的冲锋号,奏响了安徽新一年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宣示了安徽“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坚定决心。
策叔注意到,会议规格高,将以安徽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
从导向性来看,释放了安徽明方向、划重点,为全年工作指向定调的重要信号。
每次的“新春第一会”都会起到鼓士气、提信心的作用,更能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真抓实干,奋力实现“开门红”。
从主题上来看,策叔获悉,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将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与前三年相比,今年的主题有所变化,但落点都是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空俯瞰安徽合肥国家实验室 程兆/图
二
2025年为何聚集这个主题?
放在不同维度上观察,可以说是紧扣发展大势。因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处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放眼全球,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环视国内,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发展棋局上,安徽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竞速赛、耐力赛,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安徽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创新“领先一步”带动发展“快人一筹”。
再看安徽,正面临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
特别是,安徽明确提出“三个往前赶”: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
怎样实现“三个往前赶”?关键靠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安徽考察,都聚焦科技创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要继续夯实创新的基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滨湖科学城考察,他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安徽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科技打头阵,奋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可以说,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抓准了“三个往前赶”的“关键点”。
因此,这场“新春第一会”,是安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向全社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
安徽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合肥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
三
科技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
安徽以超常规举措大抓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快速壮大,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安徽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2024年,安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加快形成。
在科技创新赋能下,安徽产业向新发力、向智而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强劲,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跃升。
2024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6%,汽车产量继续保持40%以上增长、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全国第3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位。
但与沪苏浙粤等创新大省相比,安徽也存在城市创新能力排名靠后、创新主体数量相对不多、创新成果转化有待提升等短板。
从区域创新能力来看,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7位,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与沪苏浙粤相比,排名靠后,广东排名第1位,江苏排名第2位、浙江排名第4位、上海排名第5位。
在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上,合肥排名第10位,芜湖第26位,马鞍山第54位,蚌埠第55位,滁州第64位,铜陵第72位,安徽在前100强中只有6座城市,而江苏有11座城市,浙江有8座城市上榜。
从创新主体数量来看,安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均不占优势。
2023年,安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8个)与浙江省持平,少于江苏的10个;高新技术企业1.95万家,分别比江苏、浙江、上海少3.15万家、2.25万家、0.45万家;独角兽企业16家,仅占长三角区域总量的10.3%。
从创新成果转化来看,安徽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等低于沪苏浙地区。
2023年,安徽授权专利14.3万件,低于江苏30.4万件、浙江23.9万件、上海1.6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12件,较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低40.08件、13.12件、8.13件。
既然有短板,就要努力补齐。因此,安徽将持续擦亮科技创新这张“金字招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抓改革、促发展,勇立改革潮头,开创新业绩、开辟新未来。
明天的“新春第一会”,安徽将通过表扬先进,为优秀创新型企业加油鼓劲,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第一会”的重点工作安排,对全年具有指向意义,亦释放一些特别的信号。
策叔梳理发现,明天,全国多个省市都将动起来。
在省级层面,
广东省将在广州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山东省将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
辽宁省将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
在市级层面,
佛山市将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呼和浩特市将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
泉州市将召开2025年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大连市将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新春第一会”正密集传来。安徽的“新春第一会”将会有怎样的工作部署?如何起笔江淮大地的“春天故事”?
我们共同期待。
指导:汪名旵 王运宝
撰文:姚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