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来,流行词不断更迭,映照出时代情绪的微妙变迁。年轻人开始从自身出发去构筑表达空间,开始正视自身的处境,想办法把自己哄开心。比如,在周末两天就能实现零风险“躺平自由”;20分钟公园效应,打工人“牛马”把午休献给公司楼下的草坪,重获松弛感。他们以最微小的生活仪式,探索新的幸福生活模式。



捕捉近在咫尺的美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花时间过日子,把日子过成花”,不仅仅是一句诗意的表达,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在忙碌与压力之间寻找平衡,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和幸福的态度。治愈我们的或许不是远方的诗和田野,而是近在咫尺的美好。

每当疲惫感悄然袭来,我总是习惯性地走向家附近的公园。这个小小的绿洲虽然不大,却总能让我流连忘返。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鸣,仿佛都是大自然精心编排的剧本,每一幕都充满了生机。茶余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享受属于自己的片刻安宁。

爷叔抖着嗡嗡作响的空竹,动作敏捷又夸张;阿姨旁若无人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摆弄乐器的老哥眯着眼睛吹出悠扬的乐声。蹬滑板车和骑自行车的孩子们风风火火地穿梭其间;天气好时,几个咿呀学语、走路跌跌撞撞的幼儿在大人的照护下,乐颠颠地探索新的友谊。温馨的力量润物无声,虽不激荡,但饱满充实,让每个如常的日子闪光。

而每当梅花、桂花、蜡梅盛开,或是银杏、枫叶变色,这片小小的空间便被染上了季节的色彩。春天,梅花率先绽放,粉嫩的花朵点缀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秋天,桂花盛开,金黄的小花藏于绿叶间,甜美的香气盈满整个空间。傍晚时分,下班的人们经过这里,纷纷驻足深呼吸,享受这难得的芬芳。银杏与枫叶交相辉映,金黄与火红交织成一幅绚丽画卷。家长带着孩子捡拾落叶做手工,寻找四叶草的幸运儿,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

这些藏匿于居民区中的小小绿洲,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也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即使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们也能通过这样的角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捕捉近在咫尺的美好。

苏轼曾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种清清静静的欢喜,是对平静、疏淡与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李子瑶


用力生活,向上而生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小小的屏幕就带着我们从非洲草原到极地冰雪,体验畅游各地的自由。我们熟知不同城市的网红店、徒步的多条线路,而对身边的人和事麻木又陌生。日常的生活常常不足为奇、平凡单调,而仔细去看去听去体会,却能感受真正的力量,与时代共振。

因为职业关系,我曾经采访过辖区的环卫工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唤醒大地时,寒气逼人的冬天,凌晨4点他们就已经穿着工服开始了当天的清扫工作。而遇到过年过节,工作量会是平时的3倍。清扫完,他们的衣服也都湿透了。这些城市“美容师”用手中的扫帚扫出一个干净的街面,迎来第一缕阳光,也为城市的人们送走一份黑暗。

单位门口有一家网红蛋饼店,每天早上经过都可以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采访后才知道,店里的伙计都是一家人,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准备,大饼油条糍饭糕这些本地人常吃的早餐品种一应俱全。最受欢迎的要数蛋饼了,老板娘可以同时在2个铁板炉子上制作蛋饼,并且记下每个食客的需求,加不加葱、放不放辣,然后精准给出价格,一直营业到中午。十多年的寒来暑往,小小的店铺也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大部分生活都是平凡不易,没有闪光灯瞩目,也不慷慨澎湃,有时甚至是无声又微弱,然而就是他们汇聚起时代的声音,高光和荣耀总是属于少数人,平凡的人们倚靠坚韧和努力,用力生活,向上而生。

——费晓晓


用诗意拉出时间的花

时间可以是一个背影,拉得悠长,消融父子间的代沟。时间可以是一瞥惊鸿,油纸伞下,断桥邂逅一眼千年。因为有了诗意,着了情感,时间便可以无限回起,浮于心头。

作为现代人,与自然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环不同,我们的时间似乎是一条快速向前延伸的射线,有着节点,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如果跟不上、抱不紧,就被“甩”出去,淘汰出局。有着线段,我们把自己的时间物化于商品形成价值,醒来、吃饭、工作、睡去,每天被科学的定理支配。一个学期连着一个学期,一次考核连着一次考核,让人充满了浮躁与焦虑。与其这样,不如在春夏秋冬里无限回环,春天终会到来的,我们始终饱含希望。与其这样,不如在一首诗歌里蹉跎,氤氲在诗歌漫出的情感里,始终满含热泪。

我们需要花时间来过日子,用诗意来拉花,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放慢脚步,得其环中,才能一往情深。忘怀万虑,超以象外,才能相与天地之心。

——张艳森


从细微处欣赏生活

忙碌的日常中,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深吸一口气,认真地去挑一束花,轻轻触碰亲人眼角的细纹,或是仔细端详亲友脸上的笑颜?生活中很多时候,越是细枝末节处,越有生活的力量涌动。每一场电影、每一顿饭、每一次畅谈……正是这些具体而细微的人、事、物集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生活真实的样子,给了我们好好生活的底气。

毛姆曾经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 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在生活的细节中花时间,时间便能孕育出其生命之花。

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对宏大的未来感到焦虑,因杞人忧天的想法而内耗,而我们身边,被生活本身的油盐酱醋、烟火日常所包围的切身、清晰、可梳理的幸福感,才是生活中时间的脉络带来的能量之源,抓住每个感知具体生活细节的时间,就是掌握美好与幸福的秘诀。

暴雨声中炒菜,龙卷风声中吸尘,打雷声中抖衣服,熊猫吃竹子声中摘菜,水牛声中打呼噜,岩浆声中煮粥,挖掘机声中挪柜子……时间的密语是生活的蒙太奇,而日常就像等待一场日落的时间。世界越是改变,我们越需要关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日常。定期断舍离、关心一日三餐、拥抱亲人和朋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获取”。

到喵星人、汪星人柔软的绒毛里去,到刚上桌美味佳肴的“锅气”里去,到充盈着白噪音的冥想都“巴适”的场域里去,到上海赛车场音乐节中的肆意挥洒里去,到运动场上飞扬的多巴胺里去,到看哪一场话剧才得以满足的纠结里去,到《好东西》的声音蒙太奇里去,到听完妈妈唠叨后的思念里去,到它、她和他们的心里去。

2025年,让我们以时间为筋脉去深触真真切切的生活,以微小而斑斓的生活之色,让时间的奥义返还到我们的生活里。到身边的人和事里去爱,到一阵放空、一次心动、一声赞美、一场久别重逢里去,去探索全新的,未来之境。

——汤辰霞


重新定义生活的仪式感

曾经我觉得仪式感是一件可有可无、没有意义的事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认识到仪式感的重要性,这些微小的幸福时刻,让人重拾被爱包围的感觉,与生活的热情再次相拥。

去年,我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插花。对花艺的喜爱大致是受母亲的影响。印象中,每年腊月,母亲会折一些半开的梅花插在屋内瓷瓶,为寒冷的冬日增添颜色,释放春节将至的信号。春天,瓶子里换成了绚丽多彩的野蔷薇。夏天,她将栀子的花骨朵放在瓷碗里养,摆在床头,伴着淡淡的花香,我进入甜甜的梦乡。秋天,她把菊花“搬”到家里。母亲对插花算得上无师自通。“一般挑横斜旁出的花,太直显得呆板”“品种不能太杂,花色相衬最好”……每当我买好花材跃跃欲试,母亲总喜欢在旁边指点,时不时上手摆弄。她的布局手法与专业老师所讲竟有相通之处,呈现的作品自然灵动,观之让人心情愉悦。

草木欣欣向荣,要珍惜每一个陪你插花的人。仲冬来临,母亲提前回老家为春节做准备,家里的花瓶一下子空了,我跑到花店精心挑选了蜡梅和雪柳,蜡梅娇艳、雪柳素雅,两者配在一起甚是好看。我插好花拍给母亲欣赏,她很高兴,发来一长串语音,意思是插花技艺有进步,美中不足背景太乱,暗示我要及时整理房间。在打扫过程中,我看见了衣柜里的香薰、摆放整齐的餐盘、各种各样的防尘罩……原来干净精致的家,是母亲日复一日、刻意为之的细节。

仪式感是好好生活的“甜味剂”,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定义。于我而言,闲暇时光,和所爱的人插花聊天,便是莫大的幸福。

——董红


七嘴八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发掘自己的热爱,寻找合适自己的、和世界互动的模式,通过微小的创造传递自己的个性,信奉“怎么fit怎么来”的表达方式与生活方式。——哈哈

要想把日子过成花,就从变得直率开始。追求情绪的直来直往,以“人间清醒”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轻松的生活方式。——joky

社会的多元,丰富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做喜欢的自己。——天成

公园里的草坪、图书馆的书、雨后树下掉落的果实……这些城市中免费的资源,构成了我的诗意生活。——素伊婉

“过日子”意味着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与时区。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活在当下,当下就会成为新的生活。——炅

花时间过日子,是一种可以由我们自己去创造的好状态。它不仅是一种放松的自然状态,更是我们内心的复苏。——火花

来源:嘉定报

编辑:顾娴慧、黄骊越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