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2011年和2018年撰写的两篇同类稿件的基础上,今年,2025年这个特别的蛇年重新采用原稿中的一些资料,再写一篇,因为这实在太有必要写了。
2011年撰写的旧稿,是因为当年纪念华人登陆荷兰100周年。
2018年重写的旧稿,是因为当年举办这项华人全国性的活动已经16年了,但是总有噪音、坑洼,总有可能不谬的谬论和自以为是的真理,总有争论得面红耳热之处,未能平息。
当年,也就是2018年,海牙是否还有全荷华人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居然因荷兰媒体的“误导”,引起华人和荷兰民众的疑问,“今年海牙不搞春节活动了!”但是,事实证明了这只是荷兰媒体的误导。
2025年,海牙市政厅广场,的确没有了全荷华人庆祝新春的活动,也引起了荷兰媒体和坊间的议论,某些自媒体趁机表演,泡制耸人听闻的故事,胡说八道。但是,事实上这个活动只是改在鹿特丹举行了,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举办!
在微信群中,充满了对本届活动成功的祝贺!
世界华人庆祝春节的权利,无论在何时何地,天经地义,本来就没有人可以并且能够剥夺。当联合国把农历春节定为联合国法定假日的时候,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农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时候,2025年的春节,更成了第一个“非遗版”的春节,不仅对华人,而且对世界文明特别有意义。
笑看风云处,坐对云起时。历史,是一道缓慢的恒河,每个重要的人,每个重大事件,其实都不过是一颗小沙子,更何况不那么重要的人不那么重要的事。所以智者总能清醒看待自己,一件事情完成了,心安理得,知道笑看人生,心中自养浩然之气,小一点说,即今日之谓“养生”。
我的荷兰朋友,春节期间请带上您的街坊邻里和友人熟人,去参加华人的春节盛会吧。不仅如常有盛大的活动举行,有巡游,有舞龙舞狮,有唱歌跳舞,有武术功夫,而且会有中国式的“庙会”,给你的荷兰名字配上一个吉祥如意的中国百家姓,也许您会选上一两件精美的春节礼品,让你领略中国文化的奥妙圆通与融和。
自华人百多年前登陆荷兰,在郁金香的国度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即使已经融入主流社会,即使另一半是异族的美女帅哥,即使您的孩子生在荷兰长在荷兰,但是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总是有那缱绻之情在心中纠结,啊,过年了!
早些时候,在荷兰华人的千家万户,总忘不了在春节期间选个合适日子,召集家人和朋友前来团聚,哪怕他们来自远方,也许是驱车起码要两三个小时的远方。春节,像一根有灵性的红丝线,把家庭、把亲情和友情维系得紧紧的。
历史的长河继续流动,荷兰的华人越来越多了,互相抱团取暖、守望帮扶的华人社团也越来越多了,这种庆祝春节的活动,也逐渐团体化了,引起了荷兰社会的好奇和认同。
荷兰政府支持的公共媒体NPS的中文频道《荷华传真》,1998年由当时的主管陈耐持,到海牙采访了当时的首相维姆·科克(Wim Kok),让他谈谈对中国新年的体会,科克并用发音不那么准确的中文,祝福荷兰的华人“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荷兰华人第一次在电台中听到所在国“一哥”的祝福,无不感到高兴。
最初,华人团体的迎春活动主要在大城市,如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举行。
2003年之前,迎春活动多在鹿特丹举办,De Doelen音乐厅常常是这项活动的中心,还有市中心的小广场。例如,2001年2月5日,鹿特丹爆发了华人历史性的大示威,有数千华人参加,抗议鹿特丹市政府的不作为,令唐人街治安恶化。这天人数之多,是因为当天在音乐厅De Doelen晚上就举行迎春晚会,很多华人都从各地赶来了。
阿姆斯特丹在唐人街也年年组织较大型活动,2001年甚至狮子舞进了阿姆斯特丹市政厅。不过,这些活动始终跳不出“地区性”这个框框。
不同凡响的横空出世
来到了2003年。
先把镜头推回2002年的12月。2002年12月29日的中国《人民日报》报道:
12月28日,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假座鹿特丹“海洋乐园”为荷兰侨界举行新春团拜活动。大使馆陈小明参赞主持了团拜和座谈。朱祖寿大使在团拜活动上首先向荷兰的华侨华人致以新春的祝贺。……随后,大家就2003年荷兰侨界联合举办庆贺春节活动的安排做了讨论。2003年荷兰各华人社团将联合庆贺中国新年,各社团都将在活动中担负一定的工作。
这意味着,从2003年开始,由荷兰侨界发起,将每年举办了联合庆祝农历春节的活动,并由各个社团负责具体工作。
从2002年开始,这项工作就纳入了荷兰华人侨团的议事日程,成为侨团的共同行动。
作为祖籍国的大使馆,支持这项海外侨胞的活动,理所当然。
第一届活动的主席是华人胡允革。他回忆说,这项提议是胡志光先生提出来的。
第二届活动主席是华裔商人杨鸿,他佐证了胡允革的说法,并补充说,第一届活动在海牙,是向市政府申请并在露天举行的,只是举行了巡游活动。
关于这次巡游,胡允革回忆说,第一次的活动当天下雪,但是有5000多人参加了大游行(新华社报道是3000人),每个侨团都参加了,各个侨团组织自己队伍。费师傅(费玉樑)、刘师傅(刘水胜)的狮子队都参加了,规模很大。
当胡志光这位当年的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被问及活动的由来,以及为什么当年他会有这样设想和提议的时候,他只是谦虚地说,希望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并且要成为让所有华人都动起来的活动。
胡允革说,第一届之后成为一个制度,华人并且成立了荷兰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任务主要就是操作海牙的全国性迎春活动,胡志光、黄钺、杨鸿和我等人参加了。杨鸿出资1万欧元,当上这个基金会主席,也成为第二届春节活动的大会主席。
海牙市政府心动了,要把活动请进市政大厅,并且愿意出资3万欧元。
当年,代表市政府和华人团体具体谈判的,是华人孙春梅,当时她在海牙的大学毕业后,在市政府属下的唐人街发展基金会工作,负责和华人的接触交往。
双方很顺利达成了协议,从第二届开始,华人的迎春活动,就在市政厅大堂里进行。市政府资助的3万欧元,用于市政府延请的公司,负责舞台的搭建,以及保安、保洁员的开支等等,也就是说,荷兰市政府肥水不流别人田,从羊身上褥下的羊毛,编织成一件温暖牌大衣,披在了羊身上,可能还要让华人补上一只袖子。
因此,活动的大多数费用,还需要由荷兰侨界筹措,总共约10万至12万欧元不等。每年的大会主席,本人就起码得拿出1万欧元。
但是,华人乐意!
2003年春节,荷兰也是一个下雪天。对于2003年的活动,当年的中国新华社记者田凡报道说:
大年初一的一场漫天飞雪,让荷兰首都海牙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但在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和相邻的唐人街却热闹非凡。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十几米长的巨龙在上下翻滚,或红或黑的雄狮在雪地上欢腾跳跃,煞是好看,不时引来围观者的掌声和叫好声。
时近正午,雪越下越大,风越吹越猛,可表演者和观众的兴致却末稍减。从市政厅广场开始,一辆辆彩车和游行的方队冒着风雪缓缓出发了。以“巨龙”和“雄狮” 打头,高举着中国和荷兰国旗的彩旗队引领着十几个方队开始了沿街的“彩妆巡游”活动。震天的锣鼓既驱散了雪日的寒意,也让平日寂静的海牙城顿时热闹起来。
这是由全荷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举办的大型春节庆祝活动,约3000多名华侨华人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巡街游行表演。这么多的华人联合起来,以这样的方式和这么大的规模庆祝春节,在荷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荷兰这样一个和平宁静的小国,如此盛大的游行是很引人注目的。荷兰主要的电视台、电台和报纸都派来了记者报导中国人欢庆春节的盛况。
田凡还继续写道:
荷兰移民与归化大臣纳韦恩(Nawijn——笔者注)、海牙市代市长沃科克都参加了活动开幕式,并参观了在市政厅里举办的中国书画和工艺品展览。
纳韦恩部长说:“长期以来,华人的形象是封闭的一群。但现在,华人的形象正在改变,我们看到,荷兰的电视和报章对华人的关注开始增多。我希望象今天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人和中国文化”。
不用笔者饶舌,从当年新华社记者的描述可以看到,全荷华人的庆祝新春活动,已经有相当的规模,而且游行队伍的人数也是目前为止最多的。
打造品牌靠大家给力
荷兰内阁换届,中国驻荷大使易人,而继胡允革、杨鸿之后,周守局、郭文飞、王剑光、裘伯平和杨华根先后出任活动的大会主席,杨鸿在2010年再次承担这副担子。而兔年出任主席的,是侨界中的少壮派、荷兰华人总会会长黄麒麟。
主席要筹钱,不是小数目,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海牙市政府支持的3万欧元,大约只能应付一半的实际开支。这些天来,黄麒麟的嗓门哑了,不是钱的问题累的,“因为一开会,大伙都很给面子,很支持”,而是活动的大大小小细节都要考虑到,多次的会议,数不清的电话往来,还有不足的睡眠,把嗓子也搞哑了。
多年来,更有无数默默地用各种方式支持这项活动而不求回报的人们。
自然,不排除有名字作为筹委会成员见了报却没有履行职责义务的人;不排除有因为报纸上的名单出现某些小错误而动肝火的人,他们的不满也是值得理解和让其发泄的。
但是,也有出了大钱大力,却在关键时刻主动把主席台上的座位让出来,继续在台下执行其大会“总指挥”职责的幕后功臣。
这位侨领当年坦然对记者一笑:这是好事,因为突然内阁来多了一位部长,主席台上没有空余的椅子,我让谁让,都是一样。
某年的活动,资金出现赤字,一位“无名氏”捐款X万欧元,解决了问题。荷兰侨界中都清楚这位“无名氏”的身份,这位侨界领袖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且类似的无名氏在侨界中不是绝无仅有。
我们还必须提及所有多年来为让这项活动健康顺畅地得以举办的无数义工。
正是这些堪称脊梁式的人物,筑成海外华人的一条坚韧的文化基因链,一道彰显中华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的长城。
狗年前夕的小风波
在华人全国性春节庆典举办的时候,一直存在荷兰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鹿特丹和海牙之间的竞争。
鹿特丹一向重视华人的春节活动,当地甚至有一个由荷兰和华裔商人组成的基金会,每年负责当地的迎春活动,规模颇大。
据多年来参与和市政府斡旋的消息人士透露,鹿特丹就多次提出,为什么老在海牙搞活动而不是鹿特丹。先前也是在鹿特丹搞的,我们的市长都出席了,而且,鹿特丹是华人登陆荷兰的第一站。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让市议会辩论一番,再由市政府决定吧。华人庆祝我们的春节,爱上那就上那!
我们的事情,我们来做主。
但是,狗年的活动,也就是2018年春节前夕,某些荷兰媒体发布的消息造成了极大的误解。
那是1月17日前后,包括发行量颇大的免费报纸《De Pers》和西荷兰地区某些地方媒体,如Den Haag FM等在内,发表以《 Geen Haags Chinees nieuwjaar》(海牙没有中国新年)一类题目的文章,甚至一度连笔者也感到困惑。幸好,一个电话就弄清了问题,但是,并非华洋读者听众都有笔者这种信息来源。
当时,Den Haag FM的报导虽然称市政厅内的活动如常举行,但是下面一句又是令人困惑的:Volgens de Stichting China Town, organisator van het Nieuwjaarsfestival is er nu voor de gewone man geen nieuwjaarsfeest in de stad.(据唐人街协会这个新年庆祝活动的组织者称,对一般人来说,现在市内没有新年庆祝活动了。)
笔者在急,每年鼎力支持这项活动的西荷兰投资局也在急。
1月19日,海牙市政府正式对外发表新闻公告,明确表示:De landelijke viering van het Chinese Nieuwjaar vindt plaats op zaterdag 5 februari in het Atrium van het Haagse stadhuis.(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2月5日星期六在海牙市政厅大堂举行。)
问题得到官方的正式答案,但究竟在什么地方出岔子了?
一时之间,笔者不便作任何结论,但是, 一份荷兰华人报纸已经采访了每年在海牙唐人街组织鸣放鞭炮和舞狮采青活动的刘水胜师傅,他就此作出详细的回答。如果将问题作简单化描述的话,那就是:由于经费的问题,今年刘水胜师傅不再组织如往年一样的活动。荷兰记者获悉这一消息,但是这些记者却似乎不知道唐人街的舞狮采青和市政大厅内的全国性庆祝活动,是分别由不同的团体负责组织的。
也许是接受采访者和记者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也许是唐人街协会的表达欠缺准确或者被误解,也许是什么别的微妙因素,甚至也许政府削减津贴有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这些荷兰记者太不专业了!
幸好,1月31日荷兰地方媒体RegioTV的一则消息,透露了2月5日的庆祝活动的消息,大意说:跟先前的消息不同,在游行队伍经过唐人街牌楼的时候,仍然有鸣放爆竹的活动。
注意,RegioTV强调了先前曾有过“不同”的消息。
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总有人不高兴;个别人的不高兴,却不会妨碍我们的兴高采烈。
历来的春节活动现场,总有寥寥几张华人面孔在不远处晃动,这是些被称为异见者的人,而荷兰为了彰显其“民主”和“自由”,也允许这些人的表演,因为在荷兰反对王室和咒骂政要都是允许的。听说有警察大叔问过这些人中的一个:移民局给你延长居留了吗?
见怪不怪!
不要紧,朋友,让我们一起到华人迎春活动的现场去,让耳边灌满喜庆的锣鼓,让胸腔充溢鞭炮的硝烟,那是我们的迎新仪式,我们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理解,就像我们越来越认同和理解荷兰朋友的元旦海水浴一样。
继胡允革、杨鸿(两次)、周守局、郭文飞、王剑光、裘伯平、杨华根、(杨鸿)、黄麒麟、周建波、郭文新、朱伟勋、张光木、钟仕昆、张秋月、季增斌、林允票、邵建波,池素洁和董丽莉之后,荷兰中国贸易促进会的徐海燕,走上了荷兰全国华人迎春活动的舞台,在关键时刻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可圈可点的答卷。
本届庆祝活动的成功,为华人团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路子,而且,相信路子会越走越宽。华人有桃弧棘矢,能够辟恶除患,让象征辞旧迎新的华人春节,越来越红火!(文:黄锦鸿)
- 文 末 推 广 -
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荷兰
微信号 : hollandone
网站:www.hollandone.com
邮件:info@holland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