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翔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留伊学生之一。2024留学期间,他四处游历,感受波斯历新年的氛围。同年,他也曾亲历以伊冲突。修满所需学分后,赵健翔于当年7月回到祖国怀抱。
今年,赵健翔在老家天津和家人过年。新年伊始,他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建议计划前往伊朗学习的学生放平心态,但要时刻保持较高的安全意识。他感慨,“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2024年4月19日,赵健翔拍摄的伊朗街道。受访者供图
亲历以伊冲突
2024年,以伊冲突不断,整个地区成为一个巨大“火药桶”。同年4月14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当时,赵健翔正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学习。
他回忆,起初确实有些担心以色列发动报复,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的大部分航班也被迫取消。“几天后的清晨,我在留学生微信群里收到通知,说伊斯法罕国际机场附近传出爆炸声,老师也贴心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告知我们相关的紧急联系方式。”
南都此前曾报道,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等地于2024年4月19日凌晨传出爆炸声,伊朗防空系统启动并拦截了数架无人机。
2024年4月13日晚,安全警告生效后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区。
赵健翔说,到学校后,他和同学们向伊朗老师询问情况。“老师说,伊朗人早已习惯不时到来的袭击。”他在报亭看到,有当地报纸头条写着“以色列向伊斯法罕发了一只‘小鸟’。”
“我意识到冲突局势的加剧,所幸德黑兰当时一切如常,老师们也没有发布停课通知。”赵健翔回忆。
谈及在伊朗的留学生活,赵健翔介绍,“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到来,使馆会举办活动。去年端午,使馆邀请我们留学生、中资企业代表、记者等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大使也很亲切,与我们挨个交流。”他笑了笑,“今年春节使馆也举办了活动,但我没赶上。”
赵健翔告诉南都记者,去年伊朗经济低迷,失业率高,当地常有持刀或飞车抢劫的传闻,治安较差。同年7月,他修满所需学分后,“便决定不再耽搁,向国家留学基金委递交回国申请,盼望早些回归祖国怀抱。”7月底,他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回归祖国过年
今年春节,赵健翔在老家天津,和家人一起过年。
赵健翔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留伊学生之一,“根据国家安排,我于去年2月初,即除夕夜前几天抵达伊朗,因此去年春节,我是在伊朗和中国留学生一同庆祝的。”赵健翔感慨,虽然特殊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回忆,但也难免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
伊朗当地人也会庆祝一个“春天的节日”——诺鲁孜节,这也是波斯历新年。“诺鲁孜”在波斯语中意为“新的日子”,诺鲁孜节是伊朗及多个中亚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标志着春天到来和自然复苏。
赵健翔回忆,为庆祝该节日,学校给师生放了一个月的假。他当时决定趁着假期,到伊朗其他城市瞧一瞧,感受当地节日氛围。
伊朗人有在诺鲁孜节期间大扫除、走亲访友、出门踏青、摆好“七鲜桌”(在桌子上摆设苹果、大蒜、青苗等7个以波斯语音节“S”开头的物品)等庆祝习俗,以增添新年氛围。
不过,赵健翔也提到,“伊朗的新年节日气氛没有我们过春节那样热闹。”他告诉南都记者,“当时正巧与斋月撞在一起,当地饭店白天不营业,店铺也纷纷歇业过年。”
诺鲁孜节期间,赵健翔拍下的伊朗“七鲜桌”。受访者供图
在赵健翔看来,目前伊朗爆发大规模战乱的可能性不大,建议计划前往伊朗学习的学生放平心态,不必过于担心。但一定要时刻保持较高安全意识,与身边同学互帮互助,保持与国内老师、家人的联系畅通。此外,应尊重当地饮食习俗和衣着规定,不将贵重物品暴露在外,减少单独外出、夜间外出。
“一旦局势有变,我国驻伊朗大使馆往往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重要提醒,希望同学们保持关注,相信使馆,有困难找使馆,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赵健翔说。
“新春开讲”系列策划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张倩寒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实习生 吴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