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巨大的屈辱史。

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史的第一页,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数以万计的土地被侵占分割,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在乱象之下,中国也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他们在困境中逆流而上,中国失去的,他们就要光明正大地拿回来。

这些民族英雄,本应名垂千古,但在时光的长河中,他们几乎被淡忘。在那段历史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赵尔丰

赵尔丰出身于辽东官宦世家,兄弟四人,各个都出息。比起其他三个兄弟,赵尔丰的科举之路多有不顺。

由于屡试不第,赵尔丰只能通过纳捐谋了个官职。他的仕途之路起于山西,19世纪后期,国内乱象不断,外敌入侵,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掌权者慈禧逃亡,这阻击联军的重任就被交到了沿途的地方政府身上。



赵尔丰就是其中之一,他受命在山西边境阻击,由于手腕强硬,表现出色,被朝廷记录为之后的仕途做了铺垫。

不过纵观赵尔丰的一生,其高光时刻并不在山西,而是在川藏。

当时的中国周围遍布“狼群”,英国就想要借此机会侵占西藏,两次侵藏战争后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后,他们便驱动西藏上层对驻藏大臣形成对立。



英军侵藏

好巧不巧的是,1905年,驻藏大臣计划“改土归流”,直接触犯了当地贵族的利益,于是当地贵族联合起来,对驻藏大臣实施了反叛。

清政府听闻,便派遣阻敌有功的赵尔丰前往西藏平叛。

赵尔丰奉行武力为上,在查明真相之后,他以铁血手段平叛,随后继续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赵尔丰几乎是不断地在打仗,只要把他们都打服,这项政策就可以顺利实行下去了。

1906年,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仅是改土归流,就达到了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直接加强了清政府对川藏的统治,为中国之后的疆土打下了基础,功绩堪比左宗棠收复新疆。



赵尔丰



中国新闻网:赵尔丰: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

杨增新

杨增新于1864年生于云南 ,1889年中进士,被选为甘肃中卫县知县。

任职过程中,由于治理有功,表现出色,杨增新一路升任,于1911年做了新疆巴里和乌鲁木齐的地方行政长官。

彼时天下大乱,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清政府覆灭,杨增新的官职还未捂热,就面临着倒台困境。



袁世凯建立统治后,便想让原新疆巡抚袁大化担任新疆都督,但被袁大化拒绝了,他举荐杨增新任新疆都督,由此杨增新成为了民国时期新疆第一位管理者。

他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个个都与新疆有关。第一,他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民国时代,中国内外均动荡,俄国趁虚而入,想要偷摸瓜分中国领土。



外蒙古就受到了俄国的挑唆,在中国最无力的时候靠着俄国独立了出去。

原本属于外蒙古的阿勒泰也差点被带出去,但杨增新看到之后却表示,我们不能仰着脸看人。

阿勒泰山主峰恰好是北疆制高点,所以杨增新直接下定决心,要把阿勒泰给收复回来。



但摆在杨增新面前的难题是,他们没有什么兵力,也没什么钱,收复的基本条件都没有,何谈收复?

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杨增新却硬是靠谋略和支持, 将阿勒泰收归入新疆,我国也由此得以保住了阿勒泰,让其成为了新中国无可争议的领土。



第二,杨增新维持了新疆的稳定。前有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有杨增新镇守新疆。

新疆放到古代来说,是“山高皇帝远”,管理一直是件麻烦事。清朝管理新疆,主要靠拨钱,每年大概二三百万两饷银。

但清朝覆灭,这笔钱没有了,就算你打的下来,想要守住当地不起乱也是很难的。



杨增新亲自接待斯文·赫定与徐炳昶率领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可杨增新有钱吗?没有。他甚至连兵力都不足,那他靠什么呢?靠的就是谋略和心智。

在位时期,杨增新不断加深和基层的沟通互助,从而很好地稳住了新疆。

他几乎掐灭了每一个有可能的源头。有打着幌子传播“疆独”的人,杨增新就会立即将其赶走。



有一些接受国外教育,或者来新疆经商的人,一旦回来传播错误的思想,杨增新也会马上采取手段。

在遏制源头的同时,杨增新在新疆传播中原文化,还在当地进行双语教学,他成为了当地真正的“父母官”。

可以说,新疆的现在,离不开杨增新曾经做的努力。



光明网:无可替代的杨增新

尹昌衡

尹昌衡和赵尔丰在后期颇有渊源。他的主要成就同样发生在川藏地区。

辛亥革命后,四川独立是南方各省最晚的,也因此,四川总是战乱不断,迟迟不能安稳。

但乱世出英雄,尹昌衡就是其中之一。



他生于四川,因成绩优异,后被派往日本学习。

1909年,尹昌衡回国,响应广西当地招揽人才,去做了个文官。

但尹昌衡却并不喜欢做文官,他想要带兵打仗,由于郁郁不得志,他经常醉酒打闹,差点被参奏。



虽然没被参,但尹昌衡的职务也没了,他回到了四川任职,这个时候,当地就开始剧烈动荡,他趁机培养实力,和其他川籍军官交好,并成为了其中的领袖。

直到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四川动荡,尹昌衡率众起义,成功打出名声。

后来西藏在英国的诱导下爆发叛乱,尹昌衡抓住机会主动请缨,进入西藏之后,尹昌衡身先士卒,用三个月时间就平息了叛乱。



西征立功,尹昌衡不仅得到了赏识,还由于尊重藏族群众,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不过,在袁世凯拉拢的时候,尹昌衡却明确拒绝,恼羞成怒的袁世凯,凭空捏造罪名将他处以九年有期徒刑。

但在三年之后,由于袁世凯身亡,尹昌衡被特赦,一直到1953年,尹昌衡病逝,终年69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