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该是合家团聚的日子,然而一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无数网友陷入震惊与惋惜——48岁的中国台湾籍艺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不幸去世。这一事件迅速点燃中文互联网,#大S去世#的话题阅读量突破30亿,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然而,这场关于生死的讨论,并未真正停留在对生命的敬畏与悼念,而是迅速异化为一场流量狂欢。

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一个核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到底是谁害死了大S?

2025年2月4日,大S去世多条相关话题仍然处于前几位



01

日本医疗体系之惑:发达国家的医疗,为何救不回一条生命?

Collegedaily

大S的去世,带来了对日本医疗体系的普遍质疑。按照公布的时间线,她的家人共三次送医求助,然而她最终仍因流感并发肺炎抢救无效去世。日本的医生到底做了什么?这成为无数网友心中的疑问。



许多在日本生活、工作的华人纷纷分享自身经历,揭露了日本医疗体系“佛系放养”的现实:

  • 有人高烧 41 度,救护车送达后,医院让其在车上等了1小时,最后被送到某医院药房门口,等到第二天药房开门,自己买药回家。
  • 有人拔智齿,约 CT 等 1 个月,拔牙再等 1 个月,整个过程拖了 3 个月。
  • 有心脏问题去医院,医生让第二天再来,检查结果一周后才能拿到,病人据理力争,才勉强开了点药。





截图来自@小红书

长期以来,国内舆论总认为中国医疗体系存在“过度治疗”问题,然而大S的事件却让许多人重新审视——当面对急症时,消极保守的医疗体系,真的能救回一条生命吗?

在日本,小医院往往仅提供最基础的诊疗,而大医院的床位又异常紧张。在这种医疗体系下,病人只有“熬”到最严重,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医疗资源。而这种“看病靠命硬”的逻辑,最终导致了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如果大S在国内,是否有可能被救回?网友普遍认为,国内医院即便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但至少24小时急诊系统仍然能让重症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避免拖延病情。在生死面前,我们更愿意相信用“猛药”争分夺秒,而不是靠“自愈”来等待奇迹发生。

02

日本医院呼吁完全没药建议回家

Collegedaily

现代快报报道。近日,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提到在日本旅游时感染流感,大S的离世使得日本流感更加引人关注。据日本《产经新闻》2日报道,自2024年12月下旬流感病例数创新高后,日本多地药店表示已无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药品的库存。



报道称,除了感染人数激增外,部分医疗机构此前过度囤购药品、多家日本药企出现造假丑闻也影响了药品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了日本各类流感药品库存分布不均,加剧了药品短缺。此外,一些过于拥挤的医院也建议患者尽量回家休养,避免挤占医疗资源。

03

流感到底有多可怕?基础病成致命杀手

Collegedaily

流感,也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它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病,伴随着高烧、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疲劳以及轻微的呼吸道不适。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流感会自行好转,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尽管流感在很多人眼中只是“小病”,但实际上,它每年都会夺去全球数十万条生命,尤其是对本身就有基础病的人群而言,流感可以成为“致命杀手”。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25年初,日本已有超过900万人感染流感,但住院人数仅为1308人,死亡率极低。然而,大S为何会成为其中之一?



她生前曾公开表示,自己体质虚弱,甚至生孩子时因麻醉剂量问题而出现癫痫发作。因此,当她感染流感后,身体免疫系统可能难以抵抗病毒,最终引发肺炎。而肺炎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迅速导致血氧下降、多器官衰竭,进而无法救治。

这也提醒所有人——流感不可轻视,特别是身体本就较弱的人群,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当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绝不能等到病情恶化才去求医。

04

汪小菲的悔恨:爱与遗憾交织的最后告别

Collegedaily

大S的去世,不仅让无数粉丝感到惋惜,也让她的前夫汪小菲陷入深深的痛苦。

继将社交平台头像换成黑色之后,2月4日,汪小菲在一条与大S共同参加的综艺节目相关视频的评论区,留下了几条消息,先是写道“老婆,我好想你”,后来又改成了“我好想你”





随后删除,又发布评论:“死的人应该是我”。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汪小菲已清空账号中的商品橱窗,此前显示商品橱窗中有109件商品。





曾经的恩怨在这一刻似乎都不再重要,留下的,只有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汪小菲的悔恨,也让人不禁思考:如果当初她没有去日本,如果她能在国内就医,如果她能更早接受积极治疗……她是否还会活着?

然而,世界上最无力的词汇,就是“如果”。



2010年,大S与汪小菲步入婚姻殿堂,2014年产下女儿小玥儿,2016年又生下儿子希箖,婚后的徐熙媛渐渐淡出银屏,2017年,产后复出,在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担任嘉宾。

汪小菲、大S和两个孩子(图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大S与汪小菲官宣离婚,2022年与韩国艺人具俊晔完成了结婚登记手续。

汪小菲和马筱梅在2023年9月相识,2023年12月跨年定情,2024年3月汪小菲求婚成功,同年5月登记结婚。

据媒体,大S去世噩耗传出后,记者联系了具俊晔,对于“还好吗”的慰问,具俊晔在电话另一端悲痛表示:“我不好。”并向记者证实大S死讯不是假新闻。



徐熙媛与具俊晔

05

大S的猝死,却成了全民狂欢和流量控制下的“哀悼”

Collegedaily

当我们在热搜里哀悼大S,互联网却在用她的死亡制造着另一场流量盛宴。

名人的离世,本应是一场悲剧,可在互联网时代,它却成了另一种荒诞的消费狂欢——

  • 她的电子病历,在网络上疯传,真假难辨,连隐私都被消费殆尽。
  • AI合成的“临终语音”播放量破亿,仿佛一场后现代“灵魂复活”实验。
  • “大S朋友圈遗物”被炒作,甚至连追思会的门票都被炒成天价

吊诡的是,死去的大S,似乎比她生前更“红”了。

葬礼还没办,十八线网红已开启“地狱级蹭流量”模式——有人直播哭丧“姐姐带我走吧”,被网友怼到删号:“姐是去天堂,不是去拼多多砍一刀!”某过气女星晒合照配文“永远怀念”,转眼被扒三年前点赞大S黑帖,评论区秒变打脸现场:“姐,坟头蹦迪记得关定位啊!”最让网友气愤的是前婆婆张兰蹭热度立马开直播卖货,结果被网友骂到关闭直播间。



粉丝众筹的“元宇宙追悼会”门票,在10分钟内售罄……当死亡也可以被精准营销、商业变现,是否意味着我们已不再敬畏生命?

在精准算法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不仅没有让我们更接近死亡的真相,反而让死亡变成了流量驱动的噱头。热搜上的“测测你的肺炎风险”广告精准投放,将集体哀悼异化为一次精准营销,我们该为这种“创新”点赞,还是为之悲哀?

06

我们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回归生命本身

Collegedaily

大S的离世,或许揭露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尊重死亡。在这个信息狂欢的时代,每一次名人逝世,都会变成一场话题盛宴,而不是一场真正的哀悼。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点燃电子蜡烛,却对身边真正的生死熟视无睹;我们能背诵偶像的星座血型,却记不住自己亲人的生日;我们能沉迷于关于死亡的流量狂欢,却很少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 可如今,死亡不是被遗忘,而是被利用、被包装、被营销,甚至被标上价格售卖。

真正的尊重死亡,或许不是在网上敲下“R.I.P”,而是让死者回归死者,让活着的人珍惜每一天。

当“大S去世”霸榜热搜时,我们是否该暂时关闭手机,去看看身边的亲人,去拥抱爱人,去聆听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或许,生命的真谛,不在热搜的狂欢里,而在每一个真实的、未曾被算法支配的当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