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号当天,我国的外长和美国新上任的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通话。随后在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消息中,在最后一句话提到了我们对这位仍然在我国制裁名单上的美国国务卿敲打了一句话——提醒对方“好自为之”!
当时这个消息还是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我国对于鲁比奥之前的一些言论和观点的不满做出的一种态度,提醒对方现在已经是美国的国务卿,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身份以及相关的极端言行给美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这样的一则消息,在1月31号,美国相关媒体进行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当着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面,直接提到了这个话题。
面对主持人这种开门见山的提问,鲁比奥马上回应“至少翻译在通话中没有对我说任何过分的话。”
而且他还说,这是“他们”经常玩的两种把戏。也就是所谓的,将报道按照英文的原意和翻译过来之后,汉语的意思进行两个消息发布这种做法。按照英文的原意来说,根本就没有出现所谓的提醒自己“好自为之”这样的话,而如果翻译成汉语的意思,由于语法以及用词的不同,可能会刻意的往这个词上贴。
但是在一些时候,发布的中文翻译相比于英文原来的意思,并不总是一致的。鲁比奥说,他们从来就没有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同时又略带警告语气的回答“如果他们对我说这样的话,自己也会回敬对方好自为之”!
从这个访谈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位美国国务卿在极力的否认之前中国的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中的详细的一些对话内容。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外长是否对自己提到了好自为之这句话,更是全盘的否定。那么,按照这位美国国务卿接受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言论和相应的态度,是不是我们的权威媒体在发布消息的时候确实弄错了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我这样说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
第一,中国权威媒体发布这种消息是极其谨慎的
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而外交的工作更是细致中的细致。尤其是特朗普团队的高层和我国的相关领导进行通话这样的重要事件,别说是一句话一个词了,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出错。1月24号通话结束之后,我们的权威媒体就明确提到了通话中确实有“好自为之”这个词汇,结合我们外交单位长期处理的类似事件,和翻译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这种错误在我看来绝对不会出现。
第二,鲁比奥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办法承认
还是那句话,现在鲁比奥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是一个议员了,而是美国的国务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尤其是和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进行交流的时候,更是在一些言行上要空前的约束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面对中国媒体已经发布出来的相关消息,如果这位美国国务卿直接承认自己当时确实被警告或者说被敲打了的话,那么这种事情对于美国的国际影响来说是会有很大影响的。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即便是这位美国国务卿非常清楚当时通话的内容,但是当面对这种让自己有些尴尬的提问的时候,也绝对会想尽千方百计,进行全盘的否定。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们就能够理解在美国媒体进行的访谈中这位美国国务卿为什么对这个话题会采取这样的回答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