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聊养老金的那些事儿。目前我国人口结构趋近中度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开始加入到领取养老金的行列当中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中低收入群体的占比超过半数以上,而他们往往承担着更大的经济压力,为此人社部也是明确表示将会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中向中低收入群体适当倾斜。
那么由此也引发了大家对养老金的又一轮新讨论热潮,而我们知道养老金调整中,工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工龄15年、25年、35年在养老金调整中会有多大的上涨差距呢?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以山东省和江苏省在2024年的调整方案为例:在山东省,与工龄方面的挂钩调整方面:挂钩缴费年限调整部分,15 年工龄人员,挂钩缴费年限调整金额为 15×0.8 = 12 元;25 年工龄人员,挂钩调整金额为 15×0.8 + 10×0.9 = 21 元;35 年工龄人员,挂钩调整金额为 15×0.8 + 10×0.9 + 10×1 = 31 元。
在江苏省,与工龄方面的挂钩调整方面:15 年工龄人员,挂钩缴费年限调整金额为 25.5 元保底;25 年工龄人员,挂钩调整金额为 15×1.7 + 10×1.8 = 43.5 元;35 年工龄人员,挂钩调整金额为 15×1.7 + 10×1.8 + 10×2 = 63.5 元。
仅从工龄的调整方面来看,每个月相差大改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而工龄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退休后的工龄挂钩调整上,更直观的差距体现在大家个人的养老金水平上:
以山东省为例,按照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以2024年的计发基数7678元、平均缴费指数0.6为总体设定,15年工龄基础养老金为7678×(1+0.6)÷2×15×1%=921.36元;25年为1535.6元;35年为2149.84元。
个人养老金部分假设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缴费15年个人账户余额5万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359.71元;25年按比例估算余额约8.3万元,每月约597元;35年余额约11.7万元,每月约842元。
两项合计缴费15年的人,每个月能领1281.07元养老金,25年每个月能领2132.6元,35年每个月能领2991.84元。这样一来,在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中,按照个人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上调之后,大家相差的将会更多。
而我们之所以来讨论工龄在养老金中的作用,也是因为大家对于养老金额差距提出了很多的声音和建议,普遍来说,都是集中在养老金差距大,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和视同缴费年限的问题。而这一点也是大家争议比较大的地方。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性质单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存在差异。企业较早地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求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在相同工作起始时间的情况下,企业人员由于较早开始实际缴费,视同缴费年限相对较少甚至没有。
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大多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这让两者在养老金计算上产生了较大差距,引发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不满。以江苏省为例: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本人1995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之和×1.2%。
若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相同,15年、25年、35年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取决于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等,一般来说35年>25年>15年。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因为制度衔接而产生的“工龄水分”。企退人员根本无法得知,这也是矛盾发生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视同缴费年限对于养老金待遇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对于那些视同缴费年限少或无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业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在养老金待遇上会明显低于具有较多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而这种因视同缴费年限差异导致的养老金差距,使得企业退休人员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进而引发了大家对于政策公平性的质疑。
与此同时网上也有一种声音,就是说交的少领的少,交的多领的多,这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如果取消工龄对养老金的作用,养老金调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