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有关中美关系的表态,以及随后美国政坛的戏剧性转折,着实吸引了全球目光。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这一经济界的盛会中,特朗普虽未现身,却通过视频演讲向世界发声,强调中美关系 “非常好”。那自信的语调,仿佛勾勒出一幅中美友好合作的美好画卷。

然而,这样的表态,对于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熟悉的 “烟雾弹”。美国政客们时常释放这类模糊的友好信号,让人难以分辨其真实意图。



可谁能想到,特朗普话音刚落,不到 24 小时,美国国会就抛出了一枚 “重磅炸弹”。参众两院携手推出一项新法案,核心内容竟是取消中国的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最惠国待遇”。提出这项法案的,是来自阿肯色州的参议员汤姆・科顿和印第安纳州的参议员吉姆・班克斯。令人意外的是,该提案竟获得了两党支持,显示出在这一问题上,美国两党达成了罕见的一致。

这项法案的具体内容,对中国商品充满了 “敌意”。它计划废除中国的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设立两种严苛的关税标准。对于所谓 “非战略商品”,最低关税定在 35%,而 “战略商品” 的最低关税更是飙升至 100%。不仅如此,关税还设置了逐年递增的机制,第一年增加 10%,第二年达到 25%,第四年猛增至 50%,到第五年直接高达 100%。如此激进的关税政策,无疑是想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流通设置重重障碍。

特朗普政府为这项法案找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声称要用部分关税收入来支持美国农民和制造商,同时加强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防御建设。

而美国议员们也纷纷附和,众议院 “中国特别委员会” 主席穆勒纳尔更是宣称,给予中国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地位,严重损害了美国制造业,该法案旨在保护美国工人,强化国家安全,推动制造业回流。

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根本原因并非中国商品。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就走上了 “去工业化” 的道路,逐渐将重心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持续多年,到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按照规则,美国理应给予中国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地位。

这些年,美国消费者从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受益良多,从 2000 年到 2024 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从 500 亿美元增长到 5000 亿美元,美国民众享受了丰富且实惠的商品选择。可如今,美国却将制造业的困境归咎于中国,实在是毫无道理。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首次提出类似议案。在过去几年,国会多次有过类似举动。2024 年 9 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参议员汤姆・科顿就曾联合提出类似法案。“取消最惠国待遇” 的想法,已在美国政治氛围中悄然蔓延,甚至共和党的竞选纲领也将其纳入其中。



按照美国的立法程序,该法案要成为法律,需参众两院投票通过,再由总统签署。目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由共和党掌控,加上特朗普的支持,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且,在特朗普和拜登执政期间,美国已实施多轮对华关税,实际早已突破 “最惠国待遇” 下约 3% 的平均关税税率,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 “最惠国待遇” 已名存实亡。

美国政客在中美关系上的反复无常,充分暴露了其为政治目的操弄经济议题的本质。试图通过取消中国 “最惠国待遇” 来解决自身经济困境,这种做法不仅是对中美多年贸易合作成果的破坏,更是对国际公平贸易原则的公然挑战。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源于自身经济战略的失误,而非中国的发展。如今,相关法案通过可能性增大,这将给中美贸易关系带来巨大冲击。但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美国应摒弃这种短视行为,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实现互利共赢,这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正确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