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能源报报道,近日,美国财政部表示,对俄罗斯经济实施新一轮制裁,涉及该国两大石油公司及183艘油轮。据美联社报道,拜登政府称,这些制裁是迄今为止针对俄罗斯能源部门最为严厉的措施。同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实施制裁。声明称这两家公司获得的利润为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提供了资金。目前,俄罗斯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拜登(资料图)

美国这次是憋着大招要给普京致命一击。但问题在于,美国这一招看似高明,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全球能源市场本就不稳定,这次制裁直接导致国际油价飙升,欧洲能源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拜登这次制裁背后其实藏着三个小算盘。第一个是想趁着卸任给普京一个教训。第二个是想抢占欧洲能源市场,让欧洲进一步依赖美国的天然气。第三个就是想借机对中俄合作设置障碍,限制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能源项目。

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一旦拜登的制裁措施得到全面落实,那么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每个月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将达到数十亿美元,这对于高度依赖能源经济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全面制裁会让俄罗斯国内的其他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将不断恶化,并且后续经济发展的前景也会更加黯淡。



俄罗斯能源产业(资料图)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继拜登宣布对涉及俄罗斯两家最大石油公司及183艘油轮进行制裁之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同样宣布,扩大对俄制裁名单,其中包括11名个人、29家法人实体和3家银行。除此之外,英国政府也发表声明称,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实施制裁。美日英三国纷纷对俄制裁,这也直接导致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这次制裁,是三国在七国集团框架下的联合行动,目的是迫使俄罗斯停火。但有人认为,这三国制裁后,可能会有更多西方国家跟进,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能源产业。这背后的争斗非常复杂,影响广泛。这场制裁风暴确实影响了咱们的生活。国际油价上涨,直接影响了咱们的开支。但话说回来,制裁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只是大国之间的争斗手段?希望这场风暴过后,国际能源市场能恢复平静,咱们的日子也能安稳下来。

为了保障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各国应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协调下,加强市场监管合作,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畅通供应链。同时,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的稳定。各国应在储能技术、节能技术等新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减少技术壁垒,确保国际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与稳定,能源政策应平衡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关系,共同维护能源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美国在对俄施压的过程中,也试图将中国拉入这场博弈之中。伯恩斯离任前的傲慢表态成为这一策略的缩影。他多次公开要求中国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并强调中国必须在俄乌冲突中做出所谓的“正确选择”。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始终秉持中立立场,并未向俄乌冲突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支持。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对此发表声明,明确指出美方的指控毫无事实依据。俄罗斯方面也强调,完全有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外界的所谓“中国援助”不过是西方媒体的炒作。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指出,美方的观点概括起来无非是三点:第一,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第二,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第三,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战争早已结束。这三点都是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谎言。耿爽说,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就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耿爽表示,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美方就开始借机推进地缘战略,服务自身议程。概括起来有三点:削弱、击败俄罗斯,从而主导欧洲安全,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挑动阵营对立,打压、孤立他们眼中的战略对手——中国;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对冲国际社会对其在中东问题上的负面评价。很遗憾,美方图谋都没有得逞。



事实上,我国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只是根据两国的具体需要,进一步加强了经贸关系。在进口方面,我国加强了对俄罗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采购,以此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在出口方面,我国从未向俄罗斯提供过任何武器。美西方如果想要把我国出售的民用物品称之为“军民两用品”,他们就应当认真思考我国进一步放开出口的可能后果。

在国际关系中,争议的存在往往是推动各方改进和调整的一部分。在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彼此的争议不可避免。但正因如此,各方更需要加强沟通,避免误解和误判的扩大化。尤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大国的合作与协调变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求同存异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而在外交层面的强硬表态和理智反思,同样都是构建相互理解的重要方面。无论未来如何演变,各国应始终把握合作的机会,为世界的可持续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普京(资料图)

尽管美国和北约认为自己在维护欧洲的安全,但其行为是否也在无意间激化了区域矛盾,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样,中国的立场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而是希望通过合作与对话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孤立存在于当今的全球版图上。所有国家共同塑造着新时期的国际秩序面对未来,国际社会需要更大的智慧去化解冲突,也需要不同国家贡献建设性的力量。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道路应当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