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战争和动荡波及了许多国家,也殃及到多位总统或是候选人、政府首脑和武装头目,他们成为被刺杀的对象。一桩桩,一件件,有哪些惊心动魄,有怎样的背后玄机,又如何搅动着这动荡的时局?
Part.
1
地缘较量、变乱交织、新旧交替,2024年世界各地暗杀事件层出不穷。
2024年,对于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而言,是充满惊险与波折的一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两次遭遇暗杀。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这一枪,基本奠定了美国选举胜局,特朗普在最关键选区、最胶着战场赢得了巨大的心理优势。美国那一枪未中,世界也随之变了。
第一次暗杀发生后,多家媒体开始预测美国大选走势,特朗普胜选率陡然上升。不到十天后,拜登似乎知难而退,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大选,转而推选时任副总统哈里斯。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特朗普再次面临生命威胁。
2024年9月15日,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特朗普正在高尔夫球场上挥杆击球时,又一次险遭暗杀。特勤局人员在在灌木丛中找到了一支带瞄准镜的AK-47突击步枪、一台相机和两个背包。上次是远距离刺杀,这次距离特朗普非常近,仅仅不足500米的距离。
特朗普的险境还不止于此,2024年9月24日,美国情报官员向特朗普报告伊朗对他发出了暗杀威胁。随后,特朗普威胁伊朗,如果胆敢暗杀他,他就让伊朗从地表消失。
在美国历史上,有九任总统遇刺,四任殒命,特朗普在2024年幸运脱险。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院研究员 吕祥:
两次未遂的暗杀,历经艰险,最终他获得这样的地位。几年前难以想象美国会有今日之局。
Part.
2
2024年12月4日,美国纽约曼哈顿闹市街头,夺命枪声再度响起。
联合健康保险CEO布莱恩·汤普森在纽约曼哈顿的闹市街头,被枪手当场射杀。汤普森供职的联合健康保险,隶属于联合健康集团,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医疗保健公司。
纽约警方称,这是“一次有预谋、精心策划、有针对性的谋杀”。现场找到的几枚弹壳上面写着单词“depose”“deny”“defend”,即“推翻”“否认”“辩护”的意思,这些词语经常被用来描述保险公司逃避理赔。
嫌疑人路易吉·曼吉奥内,26岁,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职业杀手,而是个富二代。他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在线汽车销售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曼吉奥内声称独自一人策划实施了谋杀行为,指责保险公司CEO为“寄生虫”,是罪有应得。
曼吉奥内被捕后,互联网鲜有谴责凶手的声音,不少美国网民转而借机表达对于联合健康和美国医疗的不满。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去年81%的美国人对他们的医疗保健成本感到不满意,创下16年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刺杀表明了传统与常规的手段是失效的,和平解决途径不可行。和平时代虽不乏刺杀,但其频发或蕴含深层的结构意义。美国正陷入此般撕裂状态。
Part.
3
不仅是美国,2024年众多国家都出现了枪声血影。
从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2024年1月2日遇袭、斯洛伐克总理菲佐2024年5月15日遇刺,到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024年6月7日被打,再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波黑总统多迪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波兰总理图斯克纷纷遭刺杀威胁。暗杀与威胁背后,无不映射着当事国的政治撕裂和朝野斗争。
此前,尹锡悦在发动“紧急戒严”时曾下令以“反国家势力”为名逮捕9名韩国主要政治人物,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与此同时,李在明也是近日韩国总统尹锡悦被逼入绝境的幕后主要推手之一。
2024年初,李在明在暗杀中躲过一劫。2024年1月2日上午,釜山加德岛机场,一名男子突然冲出人群,猛扑向被人群簇拥的李在明。他手握长刀,直刺李在明的左颈,李在明随即倒地,血流不止。
当时就有分析认为,这是尹锡悦为了消除李在明影响力,铤而走险的一步棋。被刺的李在明最终并未博得民众的同情,而被捕的尹锡悦的民调支持率却在2025年逆袭。
Part.
4
无独有偶,在欧洲也同样发生了针对政治首领的刺杀。
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斯洛伐克汉德洛瓦的文化宫内,刚刚结束了内阁会议的斯洛伐克总理菲佐遭遇枪击。此次枪击,是现代斯洛伐克历史上第一次针对高级政治家的暗杀。
现年71岁的袭击者尤拉伊-辛图拉,是一名作家。在当地居民口中,他是一位温和有礼的老人。据悉,他还是反对派“进步党”成员,一直倡议反暴力运动。2023年总理选举中,他并未给菲佐投票,还曾参加过反菲佐的抗议示威活动。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众多政治人物遇刺,原因在于安保措施仍按照和平年代的规则实行。当前,一些国家内部撕裂严重,斯洛伐克就是典型,“亲俄”与“反俄”立场分裂。菲佐秉持现实主义,认为与俄修好符合国家利益,然而国内主流民意却对俄罗斯深恶痛绝。
“亲俄反美”是菲佐近些年最鲜明的“政治标签”。菲佐曾强势表态“不会给乌克兰一个子弹”。去年3月,菲佐被枪击事件的前夕,斯洛伐克民间爆发了近5千人的援乌游行。内务部长埃什托克表示,国家正处于“内战边缘”。近期,乌克兰停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送服务,俄乌能源纷争下,菲佐称要对乌克兰采取报复措施。
一件件刺杀案件背后,权力的斗争、民众的不满、政坛的撕裂正搅动世界风云。
国际关系学者 储殷:
2024年,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旧均衡与旧稳定逐渐走向终结的一年。当下的混乱,实乃新秩序形成的预兆,新秩序往往孕育于混乱之中。
Part.
5
2024年世界两大热战,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战场上刀光剑影,战场下暗战不断。
不仅是冲突有关方的最高领导人,还有高级将领和关键领域专家,无不深陷被刺威胁之中。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曾说,普京在俄乌冲突之后遭遇多次暗杀,而乌克兰方面也公开承认,泽连斯基至少躲过5到6次俄当局策划的暗杀事件。
2024年最后一个月,俄方关键领域重要人物接连死于莫斯科。
12月13日,在距离克里姆林宫大约13公里处的森林里,俄罗斯高级导弹科学家和软件部门的研发负责人米哈伊尔·沙茨基被枪击身亡。遇害地离他家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沙茨基的科研成果为俄方征战沙场助力颇多。莫斯科几近“淘汰”的Kh-59巡航导弹在他手中进行全新升级后,新一代的Kh-69巡航导弹可实现低空飞行,且已被大量投入到俄乌战场,并对乌军造成了不小伤害。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乌克兰对俄罗斯军工体系及科学家实施暗杀与破坏,是为了削弱俄罗斯国防军工业能力。俄罗斯“榛树”等高超音速导弹及战场上的巡航、战术导弹,让乌克兰防不胜防。因此,乌克兰采取特种战手段,力图破坏俄军工企业的生产与科研能力。
沙茨基之死的阴云还未散去,莫斯科的寒冬,又新添了一抹血色。
2024年12月17日,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居民楼爆炸中身亡,这位54岁的将军和他的保镖躺在了莫斯科的街头。爆炸还导致附近的建筑物1至3层的玻璃全都被震碎。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在俄罗斯首都袭杀一名重要俄军将领,是一个相当嚣张的行动。
俄乌暗战仍在较量之中。10多天后,2024年12月2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挫败了一起由乌克兰策划的、针对一名俄罗斯高官和一名军事博主的暗杀图谋,并逮捕了一名涉嫌参与其中的俄罗斯公民,拆除了一个伪装成便携式音箱的爆炸装置。
军事专家 萨苏:
俄乌交锋或将长期持续,而且残酷程度可能超乎想象。战争正步入新领域,即便未来和谈达成、前线停战,暗战仍将继续,双方间谍与反间谍斗争将更激烈,战争有向更深层次发展之势。
Part.
6
转而在中东战场,以色列与“抵抗轴心”的对峙也十分激烈。以色列对敌对势力核心人物的暗杀比比皆是。在以色列的精心策划下,哈马斯、真主党多位高层被定点清除。
2024年12月23日,以色列官方首次承认,哈马斯一把手哈尼亚死于以色列暗杀。哈尼亚死后5个月,以媒首次透露了相关细节,还称暗杀哈尼亚的计划险些失败。
以色列特工在哈尼亚房间预埋了炸弹,但当晚哈尼亚差点因空调坏了而转移到另一个客房。不过,最终空调修好了,哈尼亚回到了自己的客房。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此消息一出,哈马斯迅速回应,否认以色列的说法,坚称哈尼亚是被以色列导弹击中。哈马斯质疑以色列坚持称炸弹爆炸的说法,指出若通过导弹定点清除哈尼亚,则代表以色列侵犯了伊朗的领空主权。
至于暗杀地点,以媒近期透露,以色列也是经过了再三考量。哈尼亚住在卡塔尔,若在那里刺杀他,恐怕会破坏多哈斡旋谈判。另外,以色列不愿惹怒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因而以色列放弃了哈尼亚经常去的土耳其和俄罗斯,最终将行刺地点定在伊朗。
哈尼亚之死引发了外界极大关注。但最撼动各界的,是哈马斯灵魂人物辛瓦尔死亡的最后时刻。
2025年1月25日,以媒报道称,辛瓦尔被杀死时所在的废弃建筑,成为“恐怖头目”崇拜者们的一个旅游景点。这间房屋的主人称,记者和居民蜂拥而至,希望能一睹辛瓦尔死时所坐的那把椅子。在2024年10月17日,以色列公布的影像里,满身尘土的辛瓦尔坐在椅子上,最后被以军炸死。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公布视频,声称展示军队如何消灭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及其狼狈逃窜,但哈马斯支持者看法截然不同:辛瓦尔受伤后坐椅上,见以色列无人机来袭,仍举棍反击,他们认为辛瓦尔战斗至最后一刻。
更多画面的曝光,让辛瓦尔在加沙的最后时刻被外人所知。
在一段视频里,死前三天未进食的辛瓦尔,似乎并不像以色列所说的那样:小心翼翼的藏匿于加沙地道中。
Part.
7
不仅是哈马斯高层被以色列定点清除,“抵抗轴心”中的核心成员真主党也难逃厄运。
据称,真主党最高领袖纳斯鲁拉躲过无数次以色列对他的暗杀阴谋,甚至被以色列称为“不死鸟”,但去年,他却没能全身而退。
2024年9月27日,纳斯鲁拉在贝鲁特南郊被以色列空军用钻地炸弹炸死,当地居民形容那场空袭场景“如同地震”。事后以媒报道,这次行动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访美期间做出的果断决策。
中国社科院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唐志超:
他不仅是真主党的政治领导人,更是精神领袖,真主党的思想意识形态皆源自纳斯鲁拉。以色列消灭纳斯鲁拉,对真主党而言是釜底抽薪的致命打击。
纳斯鲁拉死后,2024年10月1日,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与真主党鏖战两个月。10月24日,随着纳斯鲁拉的继任者萨菲丁确认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以色列暗杀名单上的所有真主党高层被以色列团灭。11月27日,真主党与以色列签署60日停火协议,这项协议几乎全部对以色列有利。
从哈尼亚到纳斯鲁拉,再到辛瓦尔,“抵抗轴心”的核心人物逐个被灭。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此次行动将定点清除领导人与大规模削弱军队、摧毁武器库相结合,堪称过去二三十年来对“抵抗轴心”的最沉重打击。以色列方面表示,一年前根本未敢设想能取得如此多的军事胜利,2024年无疑是定点清除领导人最多的一年。
到了2024年末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哈马斯战斗力消耗殆尽,并在停火协议上做出重大让步,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逐渐隐身后,“抵抗轴心”仅剩也门胡塞武装仍有威胁和战斗力。
无论处在战争和冲突漩涡,还是和平国度,都出现了对当权者实施的刺杀。规则越发血腥,和平更显珍贵,愿民众的平安和福祉得以被守护,天下太平。
制片人:宋阳
编导:胡远蓉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