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朋友聊起澳门旅行。朋友说:
“以前本地人吃的那些乱糟糟的苍蝇馆子,很少大陆游客。 这两年不知道为什么,都被捧成了网红店,本地人去都得排队了。”
其实这个现象,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屡见不鲜。
苍蝇馆子变成网红餐厅,究竟是这两年大家消费降级了,还是游客喜好转变了?
记得有一天,我去打卡了常熟本地的荷花饭店,这是听本地吃货提过很多次的常熟宝藏苍蝇馆子。
不过吃完后,真的,应该再也不会去了,有轻微洁癖的朋友不要去挑战自己。
常熟的苍蝇馆子,包括这个荷花饭店,铁皮棚棚之类,都是当地人的日常,说不上好吃,只是当地人的日常,图个简单又便宜。
这家荷花饭店,就在常熟的青墩塘路,那天刚好逛印象城,离得近就去试了下。
说的是装修复古,90年代风格,这不妥妥的没钱改造店面么?说得好听,是复古啊。
没有菜单,自己进后厨选,菜都是一份份切好了摆在桌子上,有的都已经被空调吹干了。
一个厨师在后厨忙碌着,我心想着顾客进后厨选菜,他们的吐沫和头发,不会飞到菜里面么?
网上说是人均50-60元,我们两个人点了一份风干猪头肉,一份洋葱炒鳝鱼,一份百叶包韭菜之类,再加一个韭黄肉丝,加了一瓶乌苏啤酒,一共花了146元。
贵是不贵。
就是觉得没有一道菜是好吃的,加上这个就餐环境,真的有愧于宝藏苍蝇馆子的名号。
那天看到有不少外地年轻人,也是因为网上的推荐来打卡。
大多是附近的简单吃个便饭还可以,要是专程来打卡,只能说是为了怀旧一下吧。
常熟本地还有一家很有名的苍蝇馆子,需要从市区开车20公里去吃。
这家餐厅有相当著名的白茆大肠,很多人就冲着这大肠去的。
大肠这玩意,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一口都不吃。
小店基本没有服务,大桌上有什么菜,自己喜欢的自己端。
白切大肠是大肠套小肠,已经涨到60一份。
除了白切大肠,还有白切肉,白斩鸡,白切肚丝……那天一帮食物一族,点的都是肉。
其实苍蝇馆子变网红,本质是年轻人把路边摊吃成了“社交货币”。
这几年已经演变成了:环境越破越加分,服务越拽越真实,排队越久越值得。
常熟某个镇上还有一家吃小海鲜的小店,这两年也被炒火了。
上次朋友带着我去吃,确实是经济实惠,但就餐环境真的是苍蝇馆子级别。
据说就这离市区这么远的店,也经常有游客专程去打卡了。
比如成都明婷饭店,破旧棚屋配脑花豆腐,抖音带火后排队3小时起步,吃的早不是味道,而是朋友圈定位。
重庆晓宇火锅在《舌尖》爆红前就是个居民楼老灶,油渍墙面和老板暴脾气反而成了"江湖气"人设,越骂越火。
长沙娟娟餐馆老板娘"强制点单"的凶悍服务,被剪成15秒短视频病毒传播,全国游客专程来体验挨骂。
上海弄堂葱油饼店,顾客自发当起野生摄影师,买饼5分钟拍照半小时,食物成了拍短视频的道具。
当北京豆汁店被探店主播挤爆,大爷大妈看不懂:这酸臭味儿咋就成时尚了?
当"不完美"成了流量密码,游客们买的并不是食物,买的大概是"人间烟火"的体验劵吧?
嗨,我是热爱旅行和摄影的江南小女子若有所思CS ,全职旅行第10年,一直在路上,分享旅行点点滴滴。
你的关注和每一个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