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氛围之中。11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120名火炬手参与,耗时近4小时。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驻村民警史先强,担任第89棒火炬手。“能成为亚冬会火炬手,这是我个人的无上荣耀,更是对所有戍边人的认可。”史先强告诉记者。
史先强(右)在传递火炬。图片来源/黑龙江警方
2月3日上午9时许,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启幕。这里是哈尔滨开埠之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发展历程。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见证了第一棒火炬的顺利交接,正式拉开了这场盛大活动的序幕。
“11公里长的火炬传递线路,途经友谊东路、尚志大街、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等众多地标建筑,随后沿着松花江畔奔向音乐公园。由于涉及多条道路,我们提前发布了交通管制公告,旨在确保火炬传递期间周边道路能够顺畅通行。”哈尔滨公安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第89棒火炬手是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驻村民警史先强。
为推进警务前移,2010年,我国最北的夫妻警务室洛古河警务室成立。2020年7月,史先强带着身为辅警的妻子沈欣,从前任戍边夫妻手中,接过“最北夫妻警务室”的接力棒,从此夫妻二人便在此扎了根。
史先强与沈欣所驻守的洛古河年均气温零下5.5℃,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3℃,二人需要冒着严寒踏查界江,极低的气温使他们呼出的热气迅速凝结为霜花,布满帽子和面罩,这一幕在网络平台发布后,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霜花夫妻”。
4年多来,史先强夫妻巡边步程上万公里。恶劣的环境没能磨灭他们的坚守,而是用实际行动,在龙江源头造出了“暖心舟”,在警民心中架起了“连心桥”,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并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十大国门卫士”、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成绩突出党员民警”等荣誉称号。
零下40℃,边境巡逻中的“霜花夫妻” 。图片来源/黑龙江警方
在洛古河村驻守的四年多来,史先强和妻子沈欣扎根极寒、真情为民的戍边爱情故事为人们熟知。2024年,村里建村史馆时,还特意要求将史先强的照片放了进去。作为第89棒火炬手史先强的出现,让现场多了一份别样的敬意。
记者了解到,1月27日,除夕前夕,沈欣接到亚冬会组委会的电话,得知史先强被选为火炬手,可史先强的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彼时,史先强正在44公里长的黑龙江段边境线艰难巡边,极寒天气让手机早早关机,直到下午2点41分,他才满脸冰霜地回到警务室。“当时又惊又喜,感觉像做梦一样。”回忆起那一刻,史先强的兴奋之情仍溢于言表。
在火炬传递现场,史先强身着火红的运动服,英姿飒爽,接过火炬的刹那,史先强高高举起,沿着防汛路奋力奔跑,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仿佛带着多年戍边的风霜与坚守。“接过火炬的瞬间,我深感责任重大。”史先强坦言。
短短90米,史先强跑出了戍边民警的热血与担当,向人们展示着守护边境的坚毅风采。“这次火炬传递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我会铭记一生。”史先强说。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