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到来之后,美国与俄罗斯罕见地站在同一战壕,共同要求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这场看似“民主程序”的联合施压,实则是特朗普政府与普京的默契合谋,目的是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推下权力悬崖。
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从白宫到克里姆林宫,一场针对基辅当局的“政治绞杀”,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一、美俄上演“双簧戏”
据观察者网2月4日报道,特朗普任命的俄乌冲突问题特使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呼吁乌克兰举行大选,称“这是民主的基本要求”,他的这一提议立马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迅速呼应,称“泽连斯基的合法性早已丧失”。面对这一局面,乌克兰感到十分恐慌。基辅当局认为,如果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举行选举,将会危及乌克兰的凝聚力,让乌克兰面临着俄罗斯的严重威胁;
如果不举行总统大选,俄罗斯可能会借着“如何结束战争一事”,挑拨美乌对抗,乌克兰根本没有与美国作对的能力。尽管乌克兰最终应该可以实现停火,但乌克兰即将迎来的,会是一场“血色黎明”。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乌克兰宪法,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本应于2024年5月20日终止。然而,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方以“战时状态”为由无限期推迟选举,泽连斯基至今已超期执政9个月。
这一“法理漏洞”成为了美俄联合发难的绝佳突破口,一些乌克兰人士将其视为“美乌彻底撕破脸的信号”。
二、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全面清算”或开始
俄罗斯对泽连斯基政府发难不难理解,美国则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动机。
要知道,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敌意早已公开化。在近期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特朗普嘲讽泽连斯基“只会嘴上强硬”,却依赖美国援助维持战争,甚至暗示其“拖延停火是为了个人权力延续”。
更深一层的矛盾在于,特朗普急于兑现竞选承诺,希望以“快速停火”,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为自己的下一步布局做铺垫。而泽连斯基则坚持“先安全后谈判”,要求北约直接军事介入,在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
毫无疑问,泽连斯基的这一要求,与特朗普“减少海外驻军”的战略背道而驰,这是特朗普想要换掉泽连斯基的一大原因。
并且,特朗普始终认为,他在2020年大选失利,与乌克兰拒绝调查拜登儿子亨特的相关罪行有关,特朗普对乌发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迟来的报复”。
普京则有可能希望通过“借刀杀人”策略,完成对泽连斯基政府的更迭。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言:“只有通过选举产生的新领导人,才有资格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和平协议。”
可以说,佩斯科夫的发言,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普京的真实意图,那就是通过美方施压促成乌克兰政权更迭,扶植一个较为“亲俄”的势力上位。这样一来,普京便可以实现对乌克兰的“去纳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