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那些年,春节的味道,也随着我们长大,渐渐淡去。 但,记忆中的红色、喜庆、热闹,却成了脑海里永远抹不掉的记忆。要说年味,还得是30年前吧。过去的日子虽然贫穷,但年味十足,充满无限的快乐,看看过去那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就叫放假。



小时候,一进腊八就听见炮了,年味儿早早就来了,怀旧,那时没手机没网络,感觉人与人之间更亲近,现在什么都有了,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拉远了,找不到儿时的欢声笑语了。还记得当年过年时的童谣吗?回不去的年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写春联;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三四十年前的春节,非常怀念,家家户户串门,门前的泥路虽然很小很小,也要石板路, 几分钱的糖果,几元钱的新衣服, 新织的毛衣,推门和窗外有小的白雪,还有院子里鸡的叫声,花猫来床上躺着,狗狗也起来叫你起床去拜年了,,,



小时候物质匮乏,所以盼望过年,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平时得不到吃的菜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得压岁钱,可以放烟花,猜灯谜得奖品,可以一屋子疯玩,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可以家庭联欢表演,



那时候的我们最期待的是跟着家里长辈去置办年货 到了杀猪节的时候也是东穿西窜 除夕晚上12点以后大家都去点烟花爆竹 大年初一早上的一个个满满的红包。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去逛年货街,琳琅满目的年货眼睛都看花了,哪怕不买看看也觉得很幸福;





小时候的春节确实是从腊八开始,一家人一起逛街购买年货,熙熙攘攘,年货一条街就像童话世界一样,专门为新年购买的新衣服真的是拿出来试了又是舍不得提前穿,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吃的,大扫除,贴对联,烟花一袋一袋买回来屯着……



小时候过年赶场买年货是人挤人,自己做果子,炒花生和瓜子,大年三十下午就是洗澡洗头发,换上新衣服,等着晚上父母给压岁钱。大年初一去队上家家户户拜年,刷炮竹。



想起小时候过年,年三十早上把猪鸭鱼肉煮好,然后和大人一起拿去上供土地庙。中午小歇一会,下午一点多起来弄年夜饭,四五点就可以吃了,当时住平房家族人多摆四桌,厨房两桌、天井两桌,每桌都摆上一个从中间放碳的火锅



那过年真的太有年味了。尤其看到电光鞭炮的时候,唉,那时候的快乐是单纯的,发自内心的快乐,80后的我老了,被生活压着我的肩膀,有时候做梦还能梦到小时候上山下水,到点回家吃饭的场景,醒了会莫名的失落,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特别特别怀念过去的过年,那时的过年真的才叫做过年,踏入过年气氛会越来越浓,团圆时的话儿聊也聊不完,看看如今的过年,没有一点年味,老一辈的习俗也被遗忘的差不多了。那时候还是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只有开心没有烦恼,许多人怀念那时候的年味,也许只是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时光



70、80后存在记忆中的年是有着浓浓年味的、无以言表的欢快幸福年,小时候都在祈待着过年,能美美地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穿上新衣服、拿到压岁钱,走亲访友热闹非凡,更多的是祈待长大。物质匮乏年代的年让人觉得更有年味,一方面可能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容易让人满足,另一方面,八九十年代也是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代,让人很有聁头,也更有干劲,所以年味也更浓。



小时候过年的种种又是历历在目,现在只能感叹物是人非,那种期盼,那种美好,还有一大家人三十夜围坐在一起团聚时候,喝的橘子汁,小伙伴们一起放过的各种炮仗,只能封存在记忆里了。科技带来时代变革 ,年味儿越来越淡 ,回首儿时一年最热闹的时刻。 如今 家人有分离众人拿手机 ,日子过得舒服。不如以前缺少物资时更多的人情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