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
公布第二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名单
福州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光榜上有名
赖庆光
从事寿山石雕刻创作30多年
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民间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福建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他擅长寿山石传统的圆雕、高浮雕,擅长动物题材作品雕刻。其作品多次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金奖、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等。
01
天资过人
自学雕刻无师自通
赖庆光出生于1973年,老家在福州罗源县农村,家中长辈无人从事工艺美术行业。他从小就喜欢画画、雕刻,还会制作鸟笼,都是自己摸索,天资过人,无师自通。十一二岁,他就自学了国画。
“上初中时,我偶然看到老家旁有工匠雕刻木头佛像,放学后就经常跑去看,回家后再照着雕。我学会了以后,还帮邻居雕刻佛像。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越来越多人找我雕刻。当年我的雕刻工具都是自己去铁匠铺子里请师傅打的。”他回忆说。
初中毕业后,赖庆光进了罗源石雕厂,根据订单样板雕刻各类香炉、茶壶等。
赖庆光进厂不久,就展现出了石雕方面的天赋。他跟随师傅学得很快,技艺娴熟。
他拿到原材料后迅速开始构思,然后着手雕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工厂派到他手上的工作,他通常很快就完成了。其他年轻工人一天下来只能雕刻出一两个小香炉,而他能做出12个。
02
巧思妙手
赋予寿山石生命
20世纪90年代初,赖庆光跟随着一批老师傅从罗源县到福州市区创业,从零开始学习寿山石工艺美术创作。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从一名乡村工匠成长为艺术大师。
在外行看来,寿山石雕刻主要是手上功夫,而在内行人看来,“眼力”更重要。
寿山石雕刻的步骤,主要是相石构思、墨绘勒线、起地分层、开纹雕饰等。其中,相石构思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往往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因此业内有“一相抵九工”的说法。
赖庆光在相石方面就眼光独到、构思巧妙。
赖庆光的作品《和平之歌》再现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雀之灵》中的经典动作——孔雀迎风挺立。
这件作品的原石是长条形的,其翠绿中夹杂着一点白色,分布不均。这种造型的原石很难找到合适的创作题材。
他得到这块石头后,一度陷入了苦思。
“我构思了几个月,有一天终于灵光乍现——我想到了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于是我反复观看她的舞蹈视频,画出草稿,发现非常贴合这块原石!”他说。
经过他的巧思妙手,这块呆板的石头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了身着一袭翠绿长裙、翩翩起舞的女子——“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了神秘的境界,如同一只高贵优雅的孔雀。
而原石中白色的部分,则化作了一群围绕着女子裙摆飞翔的白鸽——它们伸展着羽翼,“悬停”在半空中,栩栩如生。
“雕刻这件作品的过程十分艰辛,尤其是女子手指、白鸽翅膀等细微处,很考验耐心和细致度。我抛光的时候,始终绷紧神经,生怕手一滑出现失误。”他说,抛光完成时,发现自己出了一身汗。
除了《和平之歌》,赖庆光创作的《海之梦》《佳偶天成》《丝路之韵》《鹤寿延年》《伯乐相马》等作品,也都有着强烈的空间感和生命力,细节处做到了极致,给观者以震撼。其中多件作品在国家级或省级大赛中获得金奖。
这些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他相石的好眼力和一双妙手。
目前,他正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为题材,创作一件崭新的大型寿山石雕作品。
03
传承技艺
进校园教授雕刻创作
福州寿山石雕是国家级“非遗”。近年来,赖庆光也积极投身于寿山石雕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2024年12月,他受聘为福建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开讲座。
他多次受邀到学校和社区举办讲座和展览,向公众普及寿山石雕知识,激发更多人对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前两年,他先后承担了晋安一小和红光小学寿山石雕课后兴趣班的教学工作,向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传授石雕技艺。
他还悉心指导年轻雕刻师,为寿山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王杨林/文 包华/摄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