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黄山风景区持续迎来客流高峰,全国各地的游客来黄山贺新春过大年。云谷索道作为游客上下山的重要通行方式,每天清晨5时30分开始作业,常常晚上8时后才能关闭。为保证索道的安全运营,检修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也被称作云端上的“医生”。

“黄山市索道行业岗位技术能手”“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90后的王小利是云端“医生”中的一员,2015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黄山风景区工作。十年来,从刚入行时的“初出茅庐”到索道技能大赛中的“常胜将军”,2025年的王小利已经是团队里的行家能手,这也是他连续坚守岗位的第五个春节。


大年初四,晚上7时,晚下山的游客陆续散去,工作即将结束,但对于索道检修工来说,一天中的重要时刻才刚刚开始。

王小利和同事穿戴好安全设备,挎上工具包,带上自主创新的绳位测量工具等设备,坐上一辆四面透风的检修车,伴随着耳边叮铃作响的发车信号,开始晚检工作。


黄山云谷索道全长2666米,高差775米,全线共有车厢69个,索道支架18个,最高支架距离地面30米,日常的检修维护至关重要。

为确保索道运行的万无一失,王小利每天晚上都要和同事坐上这只有简易扶手没有玻璃挡板的检修车,在海拔1500多米的云端,检修车每经过一个支架,总会不自觉地左右晃动,检修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他们利用头顶的照明灯,借助水平尺、绳位测量工具等专业工具,攀爬上高空支架,对索道重要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检”。


“春节期间,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我们是一日三检,分为早检、晚检和不间断巡检,同时对索道重点部位进行专项检查,比如69个车厢、索道支架、轮组、减速机等部位。当最后一位游客安全下山后,我和我的同事两人一组,坐上检修车,开展今天的晚检工作,当车厢经过一个支架时,我们要测算它经过轮子的时间,观察钢绳在轮槽中的位置正不正,听一听轮子有没有异响,闻一闻轮组有没有焦味……”像医生查房熟悉病情,如中医接诊望闻问切,王小利对索道巡检细节、注意事项也烂熟于心。


夜色沉沉,山间的寒风呼呼刮起与索道运行的声音交织成一支特别的夜曲,抬头是点点闪烁的星光,低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悬崖,零摄氏度以下的黄山之冬,寒意四起。王小利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他时而站立仰头观察,时而蹲在支架之上,看轮组,查纰漏,听异响,闻异味……逐一排查索道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疑难杂症”。


“控制室,反向3米……”王小利敏锐捕捉到了3号支架疑似发出的异音,待检修车停稳,在搭档潘奇斌的配合下,他有条不紊地攀爬上22米高的3号支架,迅速检查起拖压索轮、轮组卡圈等关键部位,全神贯注地排除着可能存在的隐“疾”。等一圈排查下来,确定所有设备无误,才放心爬下支架,继续向前作业。


“王工平时话比较少,但是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技术过硬,为人也很有担当,跟他一起工作很有安全感。”搭档潘奇斌说道。

山上松林俱寂,山下灯火阑珊,索道检修工头盔上的照明灯在高空中闪闪发光,似一盏无影灯照亮了云端之上的“安全之路”。

晚上8时后,晚检归来,但还不能休息。“铛铛铛……”站内钢结构上传来一阵敲击声,检修车已入车库,王小利正在对索道专用轮胎气压、传动皮带张紧度等情况进行一系列检查。待到全部结束,已是深夜。


第二天,清晨5时30分,王小利和同事再次坐上四面透风、没有玻璃挡板的检修车,开始早检工作……非检修期间,王小利也会走出控制室,走近游客旁,主动帮助其他岗位的同事,参与春节高峰时段游客疏导、安全提醒等工作。


从安徽临泉到安徽黄山,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巍峨耸立的高山,从2021年到2025年,对于连续五年不能回家过年,这位云端“医生”似乎有不一样的看法:“春节肯定想家,但看到这么多游客在黄山之巅高高兴兴过大年,感觉我的工作很值得,我早就把黄山看成家了……”话短情长,王小利简单的话语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冬去春来,年年如是,在黄山,像王小利这样的云端“医生”有近百人,他们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守护着这条云端之路的健康和安全,也把新年里的黄山美景和温馨服务送到了游客身边。

来源| 黄山市人民政府发布、黄山风景区党工委

责编| 袁丹丹编辑| 顾盼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