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就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李小龙

以下本来是《重起组名之NFPs:游仙组》里的内容,觉得有些跑题,但又实在不舍得删,干脆略作修改后另开一篇,面向全体NP人好了。咱是INTP,本篇全是身为Ne-Si使用者的实际个人经验,如有不妥欢迎各路高人在评论区冲我开炮哈。

先来讲讲让人又爱又恨的机灵鬼淘气包Ne吧。该功能在带给使用者以丰富想象力与幽默感的同时,也有心猿意马、浮躁难安的缺陷。大脑过于依赖多线程操作,许多事都三分钟热度,没有静气与耐心,不能在一个领域里扎得足够精深,而往往是后者,才能决定一个人到底能否在某一领域内达成实质性甚至突破性的成就。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NP人在陈年老坑不填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地挖新坑;许多项事务的进度条只拉到3-5%就失去了继续钻研下去的兴趣,继而转投下一项的怀抱。样样粗通,样样稀松,哪怕真的有过人天赋,也在日复一日的散漫游移、无所事事中被挥霍得一干二净了,何况平凡如你我呢?更糟糕的是,ta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能觉察到这点,其中真能下决心来改掉的又只有很少很少;而更多人是不自知,终其一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皮毛上,还为此洋洋得意,时不时便要卖弄一番博取众人眼球,号称自己“知识面广”。于是乎,宝贵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糊涂浪掷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从来没理清楚过的,在消耗了ta们大量时间精力的兴趣爱好上也没干出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名堂来。又出于代偿心理,因Ne发散过广而失败的人生到头来又只能逃入Ne的幻想世界中去,无限循环直至生命之终焉,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甚至还混得很烂。一直以来信赖倚重的优势功能最后竟将ta们自己带入永不复回的深渊,所谓“善泳者溺于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便是如此。

NPs们看到这里大概已经炸毛:“你烂那是你的事,我自己玩得开心不就好了,你算老几,关你屁事,几个脸啊,敢搁你爹我跟前阴阳怪气、指点江山?!”但是,屏幕前的诸位,请沉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哪怕只花1分钟:生命的体验难道真的只能这样局限紧促,浮于浅薄粗糙的蜻蜓点水吗?水面之下那更为浩瀚广大、精细入微的世界,难道我们真的一辈子都无缘得见吗?当生命的火光燃至尽头,我们行将与此世告别时,难道只能后悔于终日混点虚度年华,于是渴望重生之后老天赐金手指开外挂系统,许诺下辈子一定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吗?!

我不愿相信这一点,更不愿让广大NPs的行为逼着我只能去相信这一点。那么作为一个立志于自我精进、调伏习气的INTP,我就只好先拿自身弱点开刀,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与自我改造了。

再来谈谈Si。如果说Ne是横跨众多领域的发散广度,那么与之同轴的Si就是在某个固定领域里的钻研深度,二者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应到人的发展历程上,就是要先广博地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那一号了,就一头扎进去,把精力集中起来,系统深入地学习领悟,彻底弄懂弄透每一个死角,在此基础之上方能大成,乃至于有开宗立派的扎实根底。但很可惜,许多NPs压根就没真正认识到Si的正面妙用,天天沉醉于Ne海的碎片知识中无法自拔,啥啥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种行为固然给ta们以“行走的人形百科全书”的赞誉,但要是让ta们系统梳理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话,恐怕情况就会变得有点尴尬。这样是永远无法形成对于某一学科的系统化深入了解的。Ne让你走得更快,而Si才能让你走得更远、更稳。

此外,NP人普遍很喜欢看书,这原本是个好事,值得表扬。但是,读书——尤其是读史书多了之后——就会有个不太好的地方:思想至上,以至于轻慢现实。

显而易见,能进史书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动辄出将入相,ta们所作所为、曾经历过的事都远非我等凡辈能够在现实中企及的。我等身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井屁民,却天天看着王侯将相、奇人异士的传奇,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代入感,想象着处在同样环境下自己就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成绩,甚至做得更好;在现实中碰到点事儿,下意识就开始和历史人物作对标并得出结论:就这?还赶不上人家那万分之一呢。但人毕竟还是活在尘世之中,靠现实物质成就而非幻想来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啊。就算“眼界”开阔不少,可往往无法转换成能够指导实际生活的“结构性思维”,以及最为关键的“行动力”,说白了就是理论读得过多,实操却跟不上,便致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并且,还会摄入过多不属于自己圈层的信息,看着人家手到擒来之事物,自己却拼死拼活也完不成,便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去跳楼,盖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反观人家不接触这些冗余信息的,倒能踏踏实实过一辈子,知足常乐,幸福得很。这或许能给所有Si处下风的NPs以些许提醒:物理实操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想到就是做到,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联通并不是那么迅疾精确的。

说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既然S系功能的本名是sense,“感官,知觉”,那么其就意味着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感知与联通。而我在看Si功能整合不到位的NPs所创作的漫画时,总能通过种种观察得出一个结论:这作者一定很不擅长运动,而且将来很可能出各种岔子。具体体现就是,世界观在古风背景下,衣服都仙气飘飘宽袍大袖、里三层外三层的,脖子上扎各种让人喘不过气的东西,足蹬过膝高跟长靴,超长头发摆出一堆漂亮的S线,看似美丽潇洒,但唯独不能让人顺畅自由地呼吸与奔跑;然后不出意外就是隔三岔五的拖稿停更消息,理由里十有八个“身体欠佳,需要调养”,章节内容和质量也会愈发短小无力,甚至出现严重的断档滑坡,跟开局说好的相去甚远,总之就是虎头蛇尾潦草收场。

话既讲到这里,就顺带提个小建议:各位有心人有条件的话,去坚持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哪怕是从每天饭后走两圈消食、心血来潮时忍住不点垃圾食品、晚十二点前睡觉这种简单小事做起都行。不必非得事事对标外界循规蹈矩,从内入手,培育自己对现实和身体的精细入微之觉知,也是不错的养Si方法哦。领悟到这点后我就一直在坚持养生,如今别的不敢讲,躺床上十分钟内入眠且一觉睡到大天亮和牙口倍儿棒吃嘛嘛香这俩是真的。吃得好睡得好精力自然充沛,每天不把规定的活给干完了都觉得对不起自己满到外溢的力气哈哈~

身为Ne优势的NP人,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崇Si贬Ne”的感悟,是源于自己一段真实经历。去年5月末,我决定报考中文方面的研究生,需要大量看科班教材,身为跨专业考生,在下单剁手的时候还忍不住很得意洋洋了一阵:老娘我从高三(还是高二?)起就在坚持每天背一首古诗词,冬读三九夏诵三伏,虽然从来只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四五年下来的积累量也不是尔等一时半会所能达到的!灭哈哈哈你们这帮渣渣,中国古代文学这一块的分俺拿定了!

书到了,然后我就傻了。

原因很简单:之前的积累顶多也就局限在诗词这一块上,甚至连骈赋文章都涉及得极少,记忆中只背过一篇欧阳子的《秋声赋》;什么历史背景与当朝文学的关系啦、文人生平故事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啦、各类文学体裁顺着时间线的演变脉络啦之类,统统一概不知。更要命的是,就连日日诵读的诗词这一块,我几乎也可以说是毫无掌握:读音想当然地弄错,不查注释典故,平仄韵律、词牌来历、作者年代风格之类的背景知识全部一无所知,天天只是动嘴皮子在字面意义上死记硬背,甚至还闹出过把“二十五郎”搞成五五二十五个彪形大汉的惊天笑话。而我之前为什么不愿深入去理解呢?因为一深入进去就开始难了开始枯燥无味了,习惯了碎片化短平快摄取信息的大脑接受不了这样的长文本锤炼,于是它便发出指令,叫其主子赶紧润之大吉。而相应的,是我由于长期以来的没有耐心,暂时性失去了在某个领域里深入扎根、搞懂搞透的定力。所以,就算这几年浮光掠影式的碎片积累下来,在真正成体系的知识系统大山面前,体量也近乎为零

所以我就赶紧屁滚尿流爬去啃书山了,再不敢有一丝轻慢懈怠之心。虽然此事已经过了一年多,但实在是太有警醒意味了,直到今天都不敢忘记,故举来作个例证。

哦,我还读过俳句。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积累一句,愣是把郑民钦老师的《风雅俳句》四件套给啃完了。不错,确乎长了些见识,因此有资格有能力一人包揽与之相关的全组PPT制作+演讲,还被老师同学评为“像日语学院教授出品的”,但那又怎样?我太明白这些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不过是哄哄门外汉的花招罢了——鄙人甚至连片假名读音都没记熟、最最基本的语法规则都没弄明白呢,不过粗通平假名而已。要是随便来个真正对此感兴趣的业内大佬用日语提问几句,我恐怕就得当场“顾左右而言他”,汗流浃背滚下台去。虽然别人事后给予的都是赞美的眼神,但我深知要是再这样浮躁下去,越往后走只会越举步维艰,连现成的句子欣赏解释起来都费劲,更不要说自己动手写了,而后者,才是我真心希望能够去做的事啊。

所以,为了集中精力,更好地利用时间,我现在已经把很多很多曾感兴趣但又绝无可能深入实施的待办事项直接从脑内清单上去掉了。比如用古诗文场景来绘画、建模;比如跑酷;比如风景摄影;比如美食视频制作;比如用俳句场景画简笔画写书法,再印在T恤上进行售卖。唯三保留并且坚持下来的,只有阅读、锻炼和写作,而前两者又是为后者所服务的:第一个一边读,一边把作者生平、诗文风格、典故注释之类的背景知识给搞懂,权当日常积累;第二个隔天出去放个风(太频繁怕伤膝盖),保持体力充足免疫力在线;第三个每天至少600字,稳住手速与输出习惯。那么相对应的,我所应当耗神学习的是怎么把纯文字给搞出电影感画面感,各号典故考据信手拈来,主旨意图、谋篇布局、人物塑造、文笔措辞通通在线,后期体力手速也能跟得上,不至于写到半路被迫掉档。绕了这么一大圈才明白过来,这种在单个领域内登峰造极的深厚功力,才是我真正值得用毕生精力来追求的事物啊。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共性,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NP系的娃儿都有SJ系的爹娘,因此在发育早期没少受过规训唠叨。有些人长着长着,慢慢就把曾经受过的伤给养好了、看淡了,明白他们当年到底在担心些什么了;有些人则要三天两头把曾经的旧伤口撕扯开来看一眼、往里头撒盐撒辣椒再上铁板烧、逢人便哭诉自己被这个满是规矩教条的世界折断了自由之翼,所以恨啊,恨个没完没了,执念怨气深重得狗见着都要绕道走,对的都是自己,错的全是别人全是世界。

朋友,有没有,有没有一种可能,叫做:Si不是这样用法呢?

既是P人,就该明白生命不过一场体验。而体验的精彩广大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心境。表面上对世俗规矩蔑视拉满,斥Si为“带清余孽”,实际上又抱着原先那套贪嗔痴爆棚的思维习惯模式死活不改,自视其为独一无二的无上荣耀,别人但凡提上一嘴,Fi/Ti就开始爆炸性发作、攻击力拉满,大造身口意三业,形成非常糟糕的loop模式,这不该是Si正向的运作方式啊。如果能够明白,限制往往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来自人生早年的经历——它如今已经变作意识所不能见的潜意识与肌肉记忆,蛰伏于身体与脑海的深处——那就去尝试着把原本用于怨恨憎恶、沉溺于习气之中的力量,去解开这些盘盘曲曲的暗扣吧,哪怕每次只前进一毫米,甚至只是观照。人生不过三万天,那么多美好珍贵的事物都记忆不完,怎能遇到个小泥潭便就此止步不前啊。

“消耗负面内存”只是顺带着的,关键在于,这种刻意练习的内省心态能帮助我们逐渐养成“念起即觉,觉已不随”的思维模式,而最关键在于,坚持,坚持,坚持。当我们能够清晰感知到脑海里每一个升起的念头,明白哪些是出自清净真心而哪些又是出自痴妄愚钝,就能让那些念头该留的留、该散的散,明白此心想要去往的方向,去精确专一地发力,兑现生命所应有的奇迹与神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