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意味着“年”的结束,但在我国民间习俗中,正月初八这一天的讲究却不少,传说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也是星宿下界的日子,因此,被称为“谷子节”和“顺星节”。

“谷子节”源于女娲创造苍生,初一至初七分别造出“六畜”和人之后,在初八这天创造了谷子,因此,这天就是谷子的生日,当然就是“谷子节”。

至于“顺星节”,源于道教。据说我们每个人,在每一年都有一位值年的星宿(也就是顺星),人们在这一年的命运,都掌握在这位值年星宿手中。

正月初八正是诸星聚会的日子,他们相约下到凡间,在新年之际查看一个个护佑的对象。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正月初八,顺星散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最具仪式感的存在,一年四季,四时各节,都有相应的仪式与美好,碰到“谷子节”“顺星节”重叠的重要节日,更是不例外,流传下来很多习俗,祈祷顺风顺水,一顺百顺。



1、数星星。“正月初八,顺星散花”,初八这天,诸星下凡,我们的值年星宿四处巡查,我们一定要让星宿看到我们。于是,“家里的长辈带着晚辈一起数星星”就成为重要仪式。

“顺”有“顺利”“顺应”之意,“顺星节”的“顺”字基本也是含这些意思——顺风顺水、一顺百顺。“顺星节”表达着人们对来年顺利平安的美好意愿,是吉利文化的一种表达。

习俗说的是“数星星”,但实际上“认星星”,因为这天诸星下界,星宿最为齐全,是家里长辈教子孙认星星的最好时机,我们不知道护佑自己的星君是谁,那就多认一些,多多益善,至少让顺星能看到我们。



2、祭星。“数星星”或者“认星星”或许还不足以表达人们的虔诚,在习俗的不断传承中,人们开始在正月初八这天,举行祭星仪式,用具象的仪式祈求星宿庇佑。

正月初八这天,人们会在家中燃点灯花,一般为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人家点49盏,甚至108盏,这些灯花代表不同的星宿。

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许多人还会前往寺庙参加祭星仪式,祈求一年的顺利和安康。



3、放生。据说正月初八“放生”吉利,于是民间就有了“放生”习俗。这天,家家尽可能将自家养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些小禽小兽放生到野外、池塘,还它们以自由。

之所以“放生”,是为表达好生之德,因为初八是顺星之日,诸星下凡,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进而护佑自己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诸事顺顺利利。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期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又是一年正月初八,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顺风又顺水,一顺且百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