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谁能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很遗憾地说,谁都无法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毕竟,缘起缘落,缘聚缘散,天底下并没有不散的筵席。
跟任何人的缘分,都是短暂的。不仅是外人的缘分,还有亲人的缘分。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爷爷奶奶都离开了。
当我们还是年轻人的时候,父母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我们成长为中年人,父母有可能就离开了。
正如佛家所说“爱别离”。挥手告别,是生活的常态,也是尘世的常态。走向生命的尽头,无人陪伴,只剩孤身。
02
人生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孤独呢?
不是你想孤独,而是它原本就是孤独的。每个人的剧本都不一样,岂能趋同呢?
以往很好的兄弟/闺蜜,可能过了几年,就没有联系了,大家都各走各路。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发展。
有的兄弟,留洋发展去了;有的兄弟 ,成为了三个孩子的爸爸,要去努力打拼了;有的兄弟,选择创业做生意了,愈发繁忙。
有的闺蜜,嫁给了不太好的男人,婚姻很苦很累;有的闺蜜,需要照顾二胎的娃娃;有的闺蜜,由于大家性格不合,就走散了。
每个人都只能陪伴我们一程,而无法陪伴我们一生。
可以这样理解。大家之所以会相遇,就是因为大家的缘分出现了交织。而这种交织,始终有消失的那一天。
别人有别人的人生剧本,我们有我们的人生剧本,大家都是按照剧本的大纲,在度过看似热闹,实则孤独的一生。
03
不仅兄弟/闺蜜如此,就连父母、伴侣、子女、其他亲人,也是如此。
身为子女,父母真的可以陪伴我们到老吗?无法陪伴我们到老。终究是老一代人先离开。
身为伴侣,另一半真的可以陪伴我们到老吗?要么中途离婚了,要么某个人先离开了。
身为父母,子女真的可以陪伴我们到老吗?子女终究有展翅高飞的那一天。而展翅高飞的雄鹰,无法留在父母的身边。
谁都挽留不住,谁都无法挽留。这不是愿不愿的问题,而是做不到的问题。
生命,并不是越走越热闹的,而是越走越冷清的。
就四个字,人走茶凉。见惯了人走茶凉,人也就醒悟了。并非真情不珍惜,而是真情留不住。人皆如此。
对于所有的亲缘感情,珍惜眼前人就行了。至于未来,只有告别的命运。
04
能够陪你走到生命尽头的,并非亲人,而是自己。
在《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在杭州的六和寺圆寂。
圆寂前,鲁智深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里边最重要的,就一句话——今日方知我是我。
到了今时今日,才知道“我”。这里谈到的“我”,并不是肉身躯体,而是内心的真我。
陪伴鲁智深打拼的一众兄弟,要么战死,要么残疾,要么远走他乡。就连鲁智深所敬重的豹子头林冲,也因为郁郁寡欢而病逝了。
没有人可以陪伴鲁智深到最后,除了鲁智深内心的真我。
自己的剧本,无法由别人来完结,只能由自己来完结。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不论通关与否,到了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直面结局,无一例外。
05
写到最后
北宋大才子苏轼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这场大梦,既是别人的一场梦,也是自己的一场梦。你我,终究是要梦醒的。
至于说秋凉与否,这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暖也罢,冷也罢,别人感知别人的,我们感知我们的。
这就是“人生爱莫能助”的根源。
佛陀说过“因果不可渡”。为什么不可渡?因为自己的因果,只能自己承担。哪怕是圣人们,也只能管好自己的因果,而无法改变别人的因果。
陪伴自己演绎完这一生剧本的,到最后,只剩自己。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