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太爱发朋友圈的晓莹最近发了好多吃喝玩乐的照片,引起了几个朋友的好奇,私信问她是不是最近交男朋友了。晓莹觉得很惊讶,自己确实有个正在约会的对象,但尚未交往,也没对外公布呀。为什么大家有这样的直觉?后来想想,原来是朋友圈的行为出卖了自己。晓莹的反常举动,在朋友看来就是“怪”。个人在朋友圈的反常行为,或者与众不同的表现,被戏称为朋友圈的“怪行为”。这些特别的行为其实往往蕴含着有趣的心理活动。


(图片源于网络)

交换式点赞

1、你不为我点赞,我为什么要给你点赞呢?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是否点赞已经不再取决于朋友圈的内容,哪怕看到自己认同或喜欢的内容也会忍住不点赞,只为“争口气”,这样的心态说起来有些莫名其妙,让人忍俊不禁。然而这事实上只是人情社会在网络中的表现形式,中国人做事通常都是讲交情,对人不对事。

2、与上面一个观念相对应的是:他常给我点赞,我不给他点个赞好像说不过去吧。这是“碍于情面”的网络版本。所以说,朋友圈有时就是一个充满应酬的交际场,不懂规则也会容易得罪人。


(图片源于网络)

霸屏式发朋友圈

朋友圈有种行为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忙时十天半个月没动静,闲时一下子连续发十几条朋友圈。这虽说也是一个人的自由,但看客们会觉得一时反应不过来,信息量太大,一时觉得不知道重点在哪,所以干脆直接忽略,甚至引起反感导致屏蔽。有这种行为的人往往为人处世较为随性,更注重自己的喜好而不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活得洒脱是挺好,但不懂朋友圈交际“潜规则”,就要有承受舆论压力的准备。

发完又删

发完朋友圈后马上删掉,有些人则过段时间会定期删除自己的一些朋友圈。这种行为往往是对自己曾经发过的朋友圈感到不适所致。常见两种原因:

1、觉得里面的内容暴露自己过多的讯息:这部分人为人处事较为谨慎,害怕别人太了解自己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对曾经发过的东西有羞耻感:在遇到某些事情时,在一时的情绪影响下,我们会用朋友圈来表达此刻的心情,有的人事后会觉得某一条朋友圈是矫情软弱或消极幼稚的,而产生一种不适感。其实是不能接纳过去那一刻的自己,这种不适就是内心的羞耻感。你不能接受自己的这部分被人看到,删掉或许就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发什么都附上图文无关的自拍照

文字“今天天气真好”,附上自拍一张,不见天空。“陪妈妈出来逛街”,附上自拍一张,看不见妈妈。有人戏称,朋友圈只是这些人晒自拍照的相片墙,故意发点内容都是为了发自拍而杜撰的。话虽不好听,可直指人心。迷恋于自拍的人要么对外表不那么自信,要么极度自恋。不自信的人不惜通过凹照型调整出特别的角度,让自己及他人记住最美的一面,以稍稍满足一下自己的自恋,获得微弱的自信。而极度自恋者则沉醉在自己的自拍之中,一定要与世界分享这么美的瞬间。还有些人发东西虽不是附上自拍,却总是图文无关,让人摸不清头脑。有时是因为强迫,认为发文字就一定要配张图。也有的人是想发就发了,不太考虑观众阅读体验,这样的人或者能在朋友圈活得自在点吧。


(图片源于网络)

朋友圈,其实就是网络版的交际圈。“怪行为”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怪”,怪与不怪都是人说了算,也无道理准则可言。谁让人类就是个社会性的动物呢。

文章来源: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

联系电话:0754-8836836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