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4日报道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月30日发表题为《亚洲的和平愿景是抵御“美国优先”的堡垒》的文章,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策略师陆恭蕙。文章摘编如下:
在202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从理性和外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的亚洲愿景。
与之相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代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作为一个长期主导全球事务的超级大国的领导人,特朗普从他的“美国优先”角度出发,向全球投射其影响力。
特朗普的性格和领导风格已经脱离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框架。以西方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和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来衡量,特朗普也属于另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领导人要重视美德,以道德责任和追求集体利益为领导核心。特朗普的做法似乎与之完全相反,他主张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怕分裂,不追求团结。马基雅维利注重获取和维护权力。这表面上与特朗普的方式是一致的,但即使是马基雅维利,可能也无法轻易接受特朗普式的冲动和对全面战略的不屑一顾。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更符合韦伯的魅力领导者概念,因为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吸引力和激发选民支持的能力更多地体现了他的领袖魅力。
然而,特朗普的魅力往往伴随着一种破坏力,改变了政治生活中的原有界限。特朗普正在打破西方政治哲学所支撑的每一种领导模式。他展现了一种悖论,他的影响力不是来自对既定规范的遵守,而是来自对既定规范毫不留情的摧毁和对支持者的吸引力。
亚洲领导人提出了以长远规划和集体福祉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共同发展和多边合作,这与一些西方领导人的帝国主义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亚洲的政治风气来源于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儒家提倡的和谐与道德责任理念,它主张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的方式解决争端,营造和平与合作的环境。
随着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逐渐落幕,世界面临一个关键时刻。各国是会与传统的帝国主义领导模式保持一致,还是更倾向于强调合作、包容与共同繁荣的新领导模式?答案在于各国领导人能否超越狭隘的自身利益,在权力与目的、实用主义与道德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最终,领导层的素质将决定新地缘政治现实的发展轨迹。
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人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延续一个优先考虑硬实力和利益的体系,还是以远见和勇气奋起迎接挑战?应对战争与冲突、地缘政治动荡、贫困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更需要以人民真正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型领导。(编译/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