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博物馆游人如织。冯思泉摄

陶寺遗址博物馆迎来开放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大年初五,馆外南广场上锣鼓齐鸣,鼓手们身着红黄色盛装,手起槌落,铿锵有力的声音震彻广场。观众们围绕在舞台前,孩子们兴奋地拍手欢呼,大人们则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喜庆的瞬间。

馆外锣鼓声声,馆内人头攒动。走进展厅,仿佛穿越四千多年,回到陶寺先民的世界。数字化复原的观象授时、制陶建房、礼乐文明等场景,让华夏早期文明形态生动再现。游客们在展柜前驻足,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我最早是从纪录片里知道陶寺遗址的,来到现场才真正感受到震撼,古代的工艺和工具比我想象中先进太多。”来自天津的高先生在一件彩陶壶前久久驻足,连连称赞。

“大年初一到初五,馆里几乎天天爆满。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来,多为返乡游子和外地游客,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客流暴增,讲解员杨思怡和同事们全员上岗,每天都在轮流讲解,连午饭也只能匆匆解决。“我们每天都会在工作群进行复盘,对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请教资深研究专家,保证讲解内容准确。春节期间虽然特别忙,但大家都觉得很充实,因为能让更多人了解陶寺遗址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讲解水平。”

其间,临时展览“四千年前的黄河关口——兴县碧村遗址考古成果展”也受到热捧。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碧村遗址与陶寺遗址、石峁遗址在文明形态上有着密切联系,这个展览不仅能让观众了解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华夏文明的多元起源。

正月里,陶寺遗址博物馆年味还在持续升腾。

来源:山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