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有爸妈在的地方就是家”,这句话经常从父母口中说出。当外出游子离家数月,逢年过节归家,便是诸多游子期盼已久的事情。但也会有部分游子因各种缘由无法归家过年,进而与父母无法团圆。

“今年回来过年不?爹娘想你们了!你们一家子都回来,肯定热闹,我们聚一起吃个团圆饭,多好啊……”。一次又一次打电话,一次又一次催促归家过年,奈何一些缘由,游子无法年年归家过年,去年回去了,今年就不能回去了。这是一些家庭的缩影。父母盼望着子女能够回家过年,而子女往往忙于各种事务,身不由己,无法年年归家过年。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为游子提供了庇护所。所谓家,是家人共同居住生活的场所,是彼此分享日常的场域,是互相给予情感支撑的地方。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和谐稳定,就在于诸多家庭的温馨和睦。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唯有家庭稳定,方可保持社会的和谐。

每次归家前夕,父母总会提前询问:“想吃什么啊?家里一定提前准备好”。与父母数月未见,想念的心情也会格外明显,最期待的便是归家那一刻,回到熟悉的环境,做回父母的小孩儿。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孩子始终是孩子,始终是未长大的孩子,到家了,就可以脱去疲惫的外衣,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

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无法用金钱衡量,这是无价的。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金钱衡量一切物品的社会环境之中,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一些人便生出这样的想法:父母在给予我们生命的基础上,还要给予我们生存于世界上所需的各种资源,为我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如今一些人攀比心理格外严重,透出不想努力的想法。一旦部分父母为子女的学习、工作铺平道路,则会有一些年轻人便开始抱怨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本事,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口出恶言:“没有足够的钱,为什么要生孩子,没有本领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环境,孩子来到世上就是受罪的……”。一句又一句的恶言恶语,不仅深深伤害了父母,也彻底暴露出自身的无能。

笔者认为,只有无能之辈才会抱怨父母、抱怨家庭。无能之辈,遇到问题,从不从自身找原因,只一味埋怨父母,抱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中。我们来到世上,是一种与父母的缘分,我们应该感激父母。

如何更好地生存于世,活出自我,绽放自身光彩,便由我们自身的行为所决定。我们作为一个人,是具有思考能力的,是具有行为能力的。因此,如何活的体面、活出精彩,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所决定的。父母已经尽其所能,提供了他们的所有,我们已经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已经长大的我们,务必承担起自身责任,尽己所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既要找出自身的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展现自身能力,找准社会定位,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也要把握好和家人间的关系,与家人和睦相处,与父母多沟通交流,重视父母的感受,维护好家庭的关系。

但是,家庭,即使再温暖,也会有矛盾。矛盾无法避免,但可以化解和避免同一类型矛盾再次出现。人,是一个既有理性思维也具有感性思维的生物,当矛盾出现,若家中的每个人都沉稳下来,做到换位思考,彼此尊重理解,矛盾便也不再成为矛盾。

一个家庭的组建极其不易,这来之不易的情感需要我们珍惜。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便是我们持之以恒需要坚持做的。网络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接触到许多负面消息,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随波逐流,片面看待社会现象,而应有自我思考,有自我观念,要明晰: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不会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即使部分父母的表达方式较为极端,但这是有原因的。他们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是其自身经历造就了其思想,我们应该给予理解,而不是一味对抗反驳,争吵地面红耳赤。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交流,互相交换想法,在博弈过程中获得最好的结果,既不让父母过度难过,也不让自己过度伤心。

父母与子女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时间与耐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是无法取代的,正是因为父母的存在,我们才有了机会去感受世界,去体会世界。

总而言之,我们要有自己的主体性,找到自我价值,活出自我,在物质方面不过度依赖父母,珍惜父母给予的宝贵生命,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尊重理解父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