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看,这条蛇是用棕榈叶编成的,好有趣。”2月3日大年初六,在大渡口区图书馆展出的“非遗上妆 义渡有礼”展台前,一对母子兴致勃勃地观展并合影留念。春节期间,大渡口图书馆、博物馆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传统非遗与春节民俗相融合,让市民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堰兴剪纸《多彩艺渡》、大渡口钩针编织技艺《结婚对娃》、传统簪花制作技艺、阳明药箱制作技艺、大渡口粽编技艺……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陆续有前来图书馆读书学习的人被这些特色非物质文化项目所吸引,纷纷在展区驻足停留。“我之前只对堰兴剪纸比较了解,不知道还有编织技艺、传统簪花这些项目,原来大渡口有这么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住大渡口松青路的市民陈先生说。
还有一些市民专程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学习。市民刘女士和儿子边走边看,并逐一地讲解每一项技艺,“一直想带孩子了解非遗,正好看到图书馆春节有专门的展出,这些技艺都很有特色,非常生动地呈现了传统文化,孩子很喜欢。”
“春节”申遗成功,春节期间,大渡口区博物馆、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特别举办了“剪说中国年 花影绘春章——乙巳蛇年新春民俗文化展”,年味十足。
展览分为“百节年为首”“民俗中国年”“万物俱新来”三个部分,聚焦春节习俗,展品共105件,通过剪纸、插花等多个具有重庆特色的非遗项目讲述春节故事,展示非遗魅力,在传承中创新,让观众感受年的欢乐氛围。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