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亡撞碎流量狂欢,谁在消费谁的悲欢?
2025年2月3日,经大S(徐熙媛)经纪人证实,大S在日本旅游期间患上流感引发肺炎,不幸离世,年仅48岁。
事发突然,大S骤然离世的消息引爆全网。
网络对于大S的记忆,一部分是80后、90后青春记忆中的“杉菜”,另一部分则是与汪小菲一家多年来的爱恨纠葛。
豪门家丑,成为了大S后半生的“不体面”,却成为了前婆婆张兰在商业中的“流量密码”。直至大S去世,她与汪家的官司仍未终结。
大S与汪小菲的婚姻,自2010年相识20天闪婚后,便成为公众的娱乐焦点。而张兰——汪小菲的母亲、俏江南创始人,始终是这场婚姻中无法忽略的“操盘手”。
2011年三亚“世纪婚礼”,是三人关系的第一次公开裂痕。
张兰高调宣称“婚礼由王健林赞助”,随即却遭到王思聪的辟谣,大S夫妇沦为全网笑柄。
彼时的张兰或许未曾料到,这场尴尬将成为她日后直播帝国的第一块“流量砖”。
此后十年,这段婚姻逐渐演变为一场“家庭伦理剧”与“商业连续剧”的混合体。
2021年汪小菲和大S两人离婚后,张兰以“护子心切”的姿态入场,将家庭矛盾转化为直播间流量。她熟练运用“大S再婚”、“天价电费”、“床垫门”等话题,将麻六记品牌与汪家的私生活捆绑销售。
2021年汪小菲大S离婚事件中,张兰直播间观看人次暴涨,单日直播销售额突破千万;2022年大S再婚具俊晔,“床垫梗”、“卤蛋梗”、“打碟梗”等让张兰直播间人气再次爆棚;2023年汪小菲赴台探子风波,张兰连夜上架“绿茶+卤蛋套餐”,又收获一大波流量。
在这场流量游戏中,张兰深谙“黑红也是红”的法则。她将家庭隐私拆解成“梗”,把伦理剧改编成“连续剧”,用“前婆婆”身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直播人设。前一秒为儿子“心碎”,下一秒喊“3、2、1上链接”,网友甚至戏称:“汪小菲的眼泪,都是张兰的泼天富贵。”
当大S倏然离世,她与汪小菲的爱恨情仇或可随之烟消云散,而张兰的直播间从此或许就失去了“流量密码”。
从商业视角来看,张兰的表现是传统企业家对互联网生存法则的极致适应。当俏江南因资本博弈陨落后,张兰发现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家的“家丑”比“品牌故事”更易货币化。
但从社会伦理视角来看,张兰借助“家丑”扬名背后,暴露出流量经济时代最荒诞的生存法则——公众人物的隐私与痛苦,早已被异化为商业竞争的“生产资料”。
如此奇葩现象,折射出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层焦虑:在增量市场见顶、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家被迫从幕后走向台前,用个人隐私换取流量红利。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终将面临反噬——当公众对狗血剧情产生审美疲劳,当伦理底线遭遇商业算计,流量泡沫破灭时留下的或许只有品牌价值的废墟。
大S用生命画下的休止符,或许正是中国商业社会重新思考流量本质的契机。
当张兰们摘下“战兰”的面具,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更健康的商业生态,更是一个尊重生命、敬畏伦理的现代商业文明。毕竟,流量会过期,但人性与尊严永远不该成为商业博弈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