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尔斯克大型绞肉战场上,乌军的伤亡人数已突破了55000人,为了应对前线的作战压力,乌克兰将更多非作战部队调往战场,在1月份的库尔斯克战场上,俄军成功俘获至少30名乌军文艺兵和14名空军后勤人员,这些被俘人员原本是负责慰问演出或支援任务的非战斗部队,但俄军反攻势头太过凶猛,被迫卷入了前线的战斗。
由于前线老兵数量不断减少,新兵的征召也越来越困难,乌克兰才开始把后方的文艺兵、空军后勤等部队调往最前线,据分析,乌军体系内部的文艺兵数量约有一万余人,这些文艺兵的战斗力和正规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训练和实战经验几乎为零,乌军方更倾向于将他们作为“填补空缺”的工具,尽可能减少因战斗损失带来的兵力短缺。
俄军已发动全面决战信号,普京将所有精锐部队投入战场,为跟特朗普和谈争取更多筹码,中央第2、第41集团军,及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已全力投入到红军城战斗,第1、第6集团军激战库皮扬斯克,甚至连苏贾战场,俄军都派出第49集团军和车臣特种队。
就连其他战场,普京也投入精锐部队,5大精锐军围攻恰索夫亚尔,第20军清扫博罗瓦和红利曼战场,第3集团军集中在西维尔斯克方向,第58集团军猛攻马拉托克马奇卡,在整个库尔斯克和乌东战场上,俄军几乎24小时不停歇猛攻,在2月2日当天,俄军的重型炮兵和多管火箭炮部队对乌军发起了近4500轮的炮击,几乎是要将和谈前的武器打出最大价值。
在库尔斯克战场,俄军还用1500公斤级的巨型温压弹,成功摧毁了乌军阵地,虽然俄军战斗意志很强,但由于缺乏重型装甲,只能依赖步兵战车、摩托车、越野车等机动性强的装备,在面对乌军炮火和无人机时,防护能力几乎为零,这也是俄军伤亡人数上升的主要原因,西尔斯基表示,俄军1月份在红军城已损失了15000人左右,大约7000人死亡。
俄军之所以敢在这时大规模决战乌军,欧盟的支持让普京可以喘一口气,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前,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的管道运输,约占总供应量的40%,可2022年2月战争爆发来,欧洲国家纷纷关闭或限制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
在能源市场几乎饱和的情况下,俄罗斯立刻转液化天然气,在2023到2024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液化天然气量创历史新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欧洲想全力支持乌克兰,但为什么还要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呢?主要是价格优势明显,远低于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很多欧洲能源公司发现这一价格差异,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所以购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并利用现有的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将部分供应量转售给其他地区,据估计在24年约有20%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用于转售,这意味着约600万吨的天然气会再出口流向其他市场。
2024年,欧洲国家在液化天然气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73.2亿欧元,在管道天然气方面的额外支出为6.03亿欧元,单月的天然气支出总额超过13亿欧元,这说明欧洲非常依赖进口天然气,俄罗斯政府还计划扩展液化天然气生产能力,到2035年将出口量提升到1亿吨。
与之相对比的美国,虽然打着援助乌克兰最多国家的称号,但实际跟欧盟差不多,因为美国计划提供的600亿美元军事援助,在众议院投票上的延迟,导致了乌克兰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甚至美国累计承诺的1770亿美元,泽连斯基表示只收到75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在美国知道俄罗斯提供天然气和武器装备援助不到位的情况下,拜登和特朗普还是建议降低乌克兰的动员年龄,沃尔茨表示,如果乌克兰能召集更多年轻士兵,可能会产生数十万新的兵员,但泽连斯基却坚持认为,乌克兰急需的是更多的武器装备,而不是新增士兵。
因为这些年轻士兵根本没有足够的武器,西方国家援助所能装备的,仅是乌克兰10个旅中的2.5个,据联合国数据,18到25岁的男人,是乌克兰年龄人口中最少的群体,这一年龄段大约有150万男性,可由于俄罗斯的全面入侵,已有600万人逃离了乌克兰,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困境,和之后多次经济危机,造成了乌克兰出生率骤降,如果这些人再投入战场,乌克兰真的没有新生力了。
从战场上也可以佐证出泽连斯基的观点有多正确,在过去一周内,俄军成功拦截17枚海马斯火箭弹、5枚铁锤炸弹及752架无人机,在2024年,俄军成功拦截1629枚海马斯火箭弹,这大大说明乌军非常缺乏导弹和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