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
中国飞行时间最长的女机长
厦门航空驾驶波音飞机飞行教员
兼责任机长
洪连珍因病离世
享年76岁
洪连珍,中国空军第一代女指挥员、第三批女飞行员,曾任航空兵某团副团长,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被树立为“空军热爱飞行事业优秀飞行员标兵”。
1990年转业至厦门航空成为民航飞行员后,洪连珍凭着出色技术和坚强意志,成为全国民航系统首个飞到60岁的女飞行员,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女职工,获得的省市级荣誉更是无数。
17岁入伍
洪连珍是出生在辽东半岛的一个普通农家女,打小就有“空军梦”。初中时她看了一部关于女飞行员的话剧,回家后就和妈妈说她想当飞行员。洪连珍初三那年,军队来招女飞行员,通过严格筛选后,1965年的夏天,她光荣地成为了新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
刚入伍时,白天训练再苦再累,晚上睡眠再不好,第二天一大早她都要做第一个醒的那个。“早起要清扫院子,我怕起晚了抢不到扫把,扫不成。”洪连珍回忆,那会特别有干劲,“党和人民这么培养我,我一定要好好干!”
24岁确诊淋巴癌
战胜病魔后重返蓝天
1972年,在洪连珍飞行生涯的第七个年头,24岁的她,确诊患上了淋巴癌。医生告诉她:“最多只能活半年。”
面对死亡,她内心十分痛苦。无法想象自己的生命将要逝去,更无法接受的是将要失去自己所热爱的飞行事业。
20世纪70年代初,患上癌症,基本上就是“慢性死亡”。但洪连珍不甘心,她还年轻,才24岁,正是展翅高飞的时候。她向院领导表示:“只要能治好病,让我重返蓝天,即使治疗再痛苦,我也会配合!”
洪连珍开始大剂量放、化疗。化疗导致她呕吐、毫无胃口,吃米饭就像吞沙子,吃馒头就像嚼橡皮。但她知道,多吃才有体力、才能赢。
放射治疗也是一道鬼门关。在射线的影响下,洪连珍的脖子开始大块大块脱皮,她把这些皮肤当成书签——在治疗期间,为了忘却痛苦,她趴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钻研飞行理论知识。
洪连珍说:“党和人民培育了我,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向命运低头。”
命运没有辜负她的坚强意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洪连珍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
1972年底,她又重新驾机飞上蓝天。
在洪连珍痊愈后,“钢铁姑娘”的称号都传开了。大家都折服于她那钢铁般的意志。
从战斗机到民航客机
1990年2月,洪连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曾战斗了24年的军营,从空军部队转业到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一些老战友都劝洪连珍,“凭借你在部队取得的成就,不要那么辛苦,到地方找个轻松的岗位干就好了。”
当时,厦航正处于创业阶段,极缺飞行员。于是,洪连珍向厦航的领导主动要求当一名飞行员。“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知道飞行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只要我一天能飞,我就一天不离开飞行一线。”洪连珍说。
洪连珍虽然在部队开过各种军用飞机,但面对民航波音737客机,洪连珍可以说是“从零开始”。
波音飞机的仪表盘、开关、信号牌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对于习惯俄语的洪连珍来说犹如天书一般。“面对压力,我在部队里锻炼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劲头起了作用。”为了强化记忆就用笔记本把英语单词、飞行程序、设备数据一个一个地抄下来,一张图一张图地描下来。为此,洪连珍先后写下了十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英语与理论的考试。
除了背各种英文单词、设备数据,洪连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别的飞行员执飞,她申请坐在后面看。当时厦航还处于创业期,公司领导说,你上去看可以,但没有机组餐。洪连珍说,饿着肚子也要看。
洪连珍表示,她来厦航最高兴的事就继续能在祖国的蓝天驰骋,能够飞得更远,飞得时间更长。
退休后11年仍在传帮带
她放下空军特级飞行员的架子,向二三十岁的“小年轻”虚心求教。就这样,“笨鸟先飞”的洪连珍,熟练地掌握了波音737客机各种设备的使用和飞行技术,之后一路当上机长、教员。
2003年,洪连珍55岁了,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但她还是觉得“没飞够”,申请继续飞。
时任公司总经理的吴荣南问她:“洪连珍,这么多年你没日没夜地工作,现在还不肯退休,你是为了钱吗?”
她回答:“不,我就是热爱飞行,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觉得我目前身体状态非常好,能飞为什么不飞?”
在不断争取下,洪连珍成了民航里第一个飞到60岁的女飞行员。
2009年,带着安全飞行16875.23小时的成绩,洪连珍退休了,告别了她驰骋了43年的蓝天。
但她又立即被返聘为厦航模拟机教员。
2020年,71岁的洪连珍已经执教十一年,带出近两百名学员。
她说,“热爱蓝天,热爱飞行,是我一生永恒的追求。带好新飞行员的技术和思想作风,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精神传下去。看到他们飞上蓝天、平安飞行、顺利返航,我也觉得满足和快乐!”
一路走好!
来源/中国妇女报综合海西晨报、厦门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