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鸥鹭去

他乡有酒即生涯,浮此樗身落日斜。

肯负忘机鸥鹭去,双蓬鬓自压芦花。

首句“他乡有酒即生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以酒为伴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他乡”与“酒”相结合,既体现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无奈,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次句“浮此樗身落日斜”,“樗身”一词通常用来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凡之人,这里诗人自谦为“樗身”,与落日斜照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哀愁氛围。同时,“浮”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诗人在世态炎凉中的漂泊不定,也暗含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超然态度。

第三句“肯负忘机鸥鹭去”,是全诗的转折点。这里的“忘机鸥鹭”典出《列子·黄帝篇》,意指无机心、与世无争的鸥鹭。诗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纷扰所累,愿意像鸥鹭一样忘却机心、归隐自然的愿望。这一转折,使得诗歌的意境由哀愁转向超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释然。

末句“双蓬鬓自压芦花”,“双蓬鬓”形容头发散乱如蓬,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苍老与落魄。“自压芦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形象,将诗人与芦花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的宁静与淡泊,也暗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七绝.寄乡关

沈天秋早路灯寒,杪影窗行客梦单。

雁稻啄余终拙计,梅花无处寄乡关。

首句“沈天秋早路灯寒”,以“沈天”(即深秋的天空)和“秋早”点明时令,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秋日氛围。“路灯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不仅指路灯在秋夜中的清冷,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次句“杪影窗行客梦单”,“杪影”指树梢的影子,这里用以形容夜深人静时窗外树梢在月光或灯光下的摇曳之影。“窗行客梦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与孤独。这里的“客”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梦单”则暗示了诗人梦境的孤单与无依,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哀愁氛围。

第三句“雁稻啄余终拙计”,“雁稻”指的是大雁觅食稻田中的稻谷,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在异乡谋生的不易与艰辛。“终拙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与自嘲。诗人以大雁自喻,暗示了自己在异乡漂泊、谋生无计的困境。

末句“梅花无处寄乡关”,“梅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坚韧与思乡之情。这里诗人以“梅花无处寄乡关”作结,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这种思念无处寄托的无奈与悲哀。梅花虽美,却无处可寄,正如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虽深,却难以传达。



临江仙.离人心上秋

百感浮生风雨后,红尘赚得清愁。冷屏无语泪先流。灯花真个恨,倦客梦中囚。

宿酒酲酲檐影动,蛮笺小字成休。天方此夜再登楼。逆群孤雁客,来写一怀秋。

这首《临江仙·离人心上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离人秋夜独处的哀婉图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愁绪与对过往的追忆。

上片开篇“百感浮生风雨后,红尘赚得清愁”,以“百感”与“浮生”开篇,点明了人生的多舛与无常,而“风雨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经沧桑的感受。“红尘赚得清愁”一句,以“赚得”二字巧妙地将世俗生活与内心的愁绪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在红尘中奔波却收获清愁的无奈与悲凉。

接着,“冷屏无语泪先流”,以“冷屏”象征孤寂的室内环境,而“无语泪先流”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情感真挚而动人。

“灯花真个恨,倦客梦中囚”,灯花摇曳,仿佛也带着愁绪,而“倦客梦中囚”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他在梦中也被囚禁,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



下片“宿酒酲酲檐影动,蛮笺小字成休”,“宿酒酲酲”形容酒后初醒的朦胧状态,而“檐影动”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色的深沉。“蛮笺小字成休”一句,以“蛮笺”指代书信,而“成休”则表达了书信已成往事,无法再挽回的遗憾。

“天方此夜再登楼”,诗人再次登上高楼,独自面对这漫长的秋夜,内心的孤独与愁绪更加浓烈。

“逆群孤雁客,来写一怀秋”,以“逆群孤雁”自喻,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而“来写一怀秋”则点明了词的主题,即离人心上的秋意与愁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