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晚8时许,美白宫发布事实清单,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可能很多人觉着事情来的挺突然,也有人会觉得这是怎么了?中美关系最近这一个多月以来,好像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从网络自媒体上看确实是有这种感觉。

先是特朗普当选,很多人预测特朗普一旦上台,将马上开始疾风暴雨般的贸易战,而特朗普自己也放话说,要对中国的输美商品征收100%的关税。然而紧接着在特朗普正式就职典礼之前,他向中方领导人发出了邀请,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虽然最终中国领导人没有去参加这个典礼,但是中国也以高规格派出特别代表参加了这个典礼。而且典礼刚过,特朗普就放话说,若收到邀请可能今年访问中国,于是又有不少人在讲,说中美关系可能得到全面缓解。



现在突然又听到了加征关税的消息,确实有人会突然有人会觉得中美关系大起大落,但是这种事让我说,不过是该来的终究会来。那么为什么会有所谓“大起大落”或者突然的感觉,更多的是网络自媒体的放大效应。对于网络自媒体上的博主们来说,谁会不想有更大的流量呢?

对于自媒体平台来说,点击越多、推荐越多的大数据算法,实际上也在推高这种信息的放大效应,而这种信息的放大效应给人们的感受本身就是大起大落,本身就是突然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讲多看一看官媒,多听一听官方发声的原因。那么看看官媒,听一听官方发声能够听出点什么呢?能够梳理出中美关系怎样的一个发展脉络呢?



首先特朗普竞选期间,大家的分析说特朗普上台之后会接着打贸易战,这个是一个正确的分析,这可以说是这一轮中美关系变化的起点。特朗普上台了,邀请我们的领导人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而我们也派出了高规格的特别代表。之后,特朗普又声称接到邀请会在今年内访华,表面看起来中美关系大有全面缓解的趋势,但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里的逻辑不是那么简单的。特朗普的邀请看似给中方不小的面子,但是给面子的背后有没有里子,至少没有明确给出里子的或者说实质性的东西。

所以我们看到,中方反应是我接招我派出高规格的特别代表,但是在双方外交上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我的国家领导人不会去出席你的就职典礼,而对于特朗普表示接到邀请就会访华的放言,中方是怎样做的回答?



其实在1月22日的外交部记者会议上,新闻发言人就给予了答复。当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愿同美国新政府一道,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沟通,加强合作,妥善管控分析,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话讲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你有一个友善的表示,我好言相向,但是光讲不行,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一系列的互动也表明,中美两国在外交层面上实际上一直有相关的沟通和互动,但是到此时为止,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

紧接着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的通话,其实读懂了那次通话,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基本上就可以看得清楚了。



那次通话当中王毅部长有两个金句,一个是对美国政府说的,说“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一句是对鲁比奥本人说的,叫他“好自为之”。其实听到这句话基本上可以判断,在这次通话和之前的外交沟通当中,美国应该一直在向中方施加压力,但是中方对此丝毫没有退步,而听到“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你好自为之”这样的两句金句之后,接下来的贸易战基本上就已经不可避免了。所以我说这一次加征10%关税,那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可能还会有人觉得加征10%,和特朗普竞选时说的100%的关税差距很大。首先加征并不是意味着只征10%,因为之前特朗普在上一任的时候,跟中国打过一轮贸易战,而在拜登政府时期,对特朗普拉上去的关税没有丝毫,下降,所以现在的10%是加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加完之后应该是30%以上。



其次这一次加征10%仅仅是个开始,对美国人来说,脸上装着笑脸,手里拎着“大棒”是他们一贯的外交伎俩,现在脸上的笑容已经装得很少了,但手里的“大棒”从来不会停下来,之所以要一点一点的慢慢来,那是因为他们也有所顾忌,如果无所顾忌的话,贸易战一下子就会顶格的。

最后要说的是在上一个任期内,特朗普跟中国打了一轮贸易战,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中国的对外出口暴涨,中美贸易当中美国的逆差暴涨,从上一轮贸易战的结果,人们基本上就可以预想到,单靠贸易战的手段想压垮中国,想让中国屈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