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历史总爱开玩笑——越南从“象郡”变成了法国殖民地,而比它更晚成为国土的海南却依旧是中国的一颗明珠。
秦始皇攻下越南北部时,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千年后这块地方会“跑”出去。到底是什么让越南离我们而去?为何海南却被牢牢保住?
今天,咱们就穿越回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早期的统一与南越割据:一纸契约能定生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越南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附属领土。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公元前214年就派遣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了今天的两广和福建,并设立了郡县,越南北部也在其中。
当时的征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南方政治、经济的强力控制。即使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在讲述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一统江山,山河为名。”
自此,越南成为中国的领土之一。可以说,越南的归属与中国的统一密不可分。然而,越南是否会长期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却是另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
然而,尽管越南在这时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但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特殊性——这片土地既是中国的边疆,也是与其他文明接触的桥梁,注定会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博弈的焦点。
历史的潮流并非一成不变。公元前203年,赵佗在南海自立为“南越武王”,宣布独立。赵佗这位地方豪强建立了南越国,这标志着越南历史上第一次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赵佗不单单是自封的“武王”,他甚至能获得当时的汉朝承认,短短几年内,南越国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
赵佗就是古代的“企业家”,通过高明的政治手段,将地方的独立性推向顶峰。这种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常见,但却能让赵佗在其时代创造出一段可称为“传奇”的历史。
不过,尽管赵佗一度得到汉朝的承认,越南的土地还是会在后来的历史中出现多次变动,影响着中国与越南的复杂关系。
进入清朝之后,越南的局势依然扑朔迷离。尤其是阮朝的崛起,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乾隆年间,越南国内爆发了“新旧阮之争”。
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战斗,战火蔓延至越南的各个角落。这场战争充满了血腥与纷争,深深撕裂了越南的政治结构。
而此时的清朝,正面临着国力衰退、内忧外患的局面,无法全力干预越南的内政。在这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嘉庆帝决定对越南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
其实,这一决定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首先,清朝当时的国力已经不如乾隆盛世。第二,清朝在治理边疆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避免再次深陷与越南的直接战争。
早前清朝的乾隆帝曾派兵干预,但军事行动最终并未奏效,反而暴露出清朝在处理外部事务中的疲软。所以,这一次嘉庆就不再管了。
而且越南的西山阮朝并非完全顺从于清朝的藩属体系,反而在一些问题上公然挑战中国的权威。比如,西山阮文惠甚至扬言要挑起与中国的边界争端,显然他并不满足于现状。
新旧阮之争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内战,它与中国的政策、态度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的“观望态度”实际上也推动了越南独立性的发展。
阮福映的“功成名就”:一封书信可决生死
阮福映崛起,成为了越南历史上关键的人物之一。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能够巧妙地依赖军事力量扭转乾坤,更在于他能通过一封封求封的书信,成功获得了清朝的认可,并最终确立了越南的地位。
阮福映的成功并非仅依赖武力,更多的是他巧妙的外交手腕。在乾隆年间,阮福映为了获得清朝的支持,不惜多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送上贡品,表达对清朝的忠诚。
尤其是在攻占越南南部后,他再次向清朝示好,送去了大量的物资,甚至通过海上送米50万,表现出极大的诚意。
这一切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藏着深厚的政治博弈。阮福映不断表达自己的忠诚,并在书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因为他非常清楚,只有得到清朝的正式认可,他的政权才能站稳脚跟。因此,他一次次“低头”,一次次“求封”,最终换来清朝的册封。
不过,嘉庆帝的态度却显得十分冷淡,拒绝了阮福映请求授予“南越”国号的请求。他并不认同“南越”这一称号,因为越南的疆域与南越历史上的领土有很大的区别。
然而,阮福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调整策略,再次通过使节请求国号的修改,并且详细阐述越南的历史与政权形成过程。
最终,嘉庆帝答应授予越南“越南”这一名号,这在历史上被视为一次外交上的胜利。这一名号的背后,蕴含着越南的独立意识与对清朝的挑战,代表了越南在逐渐摆脱中国的控制。
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越南的脱离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场复杂的“外交战”中逐步形成的。这种微妙的关系,既展示了清朝的强大,又暴露了它的虚弱。
没过多久,列强就打进来了,法国对越南虎视眈眈。中法在广西等地数次交战,清朝罕见取得了对西方列强的胜利,然而,清政府最终还是签订协议,放弃了宗主国的身份。
从此之后,越南彻底脱离了出去。
海南为何留得住?从边疆政策谈起
相比越南,海南的历史却完全不同。为什么海南能够始终留在中国的版图,而越南却最终脱离了中国?这背后,涉及到清朝对边疆的不同政策、地理上的差异以及经济与文化的深层次原因。
海南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中的特殊地位。海南虽然地处南海,但它与大陆的连接极为紧密。
与越南相比,海南的战略地位更加直接,且位于中国的南端,天然成为了海上防线的核心。虽然外部势力多次企图侵占,但由于海南本身的地理与文化特点,它始终未脱离中国的掌控。
清朝在对待海南的管理上,采取了更加严密的控制政策。从军事部署到文化传承,清朝对海南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这种强有力的边疆管理,确保了海南与中国本土的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互动与博弈:嘉道时期清朝与越南藩属关系探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