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随着天气渐渐回温

加之又是春节返程高峰

回家心切急着赶路

开车时就需要特别提防

“疲劳驾驶”


提及疲劳驾驶

很多人都不以为然

当困意来袭时

又总是心存侥幸

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就到了”

殊不知事故往往就发生在这“一会儿”里


开车犯困,很容易被驾驶人忽视,认为影响不大、问题不大,坚持一下就好,但事故往往就在坚持的一瞬间发生!

说起疲劳驾驶,所有驾驶人都知道它的危害,但由于疲劳来得无声无息,且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及时消除疲劳状态,让事故消失于无形。





目前正值春节返程高峰,高速公路车流增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因多为匀速且高速行驶,操作动作单一枯燥,极易给驾驶人带来疲劳感。春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时期,驾驶人驾车在道路上行驶,极容易出现疲劳,产生睡意,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巴州公安交警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检查点等区域提醒过往车辆的驾乘人员行车路上遵规守法,全员全程系好安全带,保持安全车距,切勿疲劳驾驶。




典型事故案例

2025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浙江宁波。16时30分,王某驾车带着一家四口在宁波绕城高速快车道内行驶时,一路向右偏离车道,最终在几百米后撞上了第三车道一辆正常行驶的危化品运输车。

事故造成两车受损,其中王某的小轿车车头受损严重,前排气囊全部爆出。所幸一家四口都系了安全带,仅副驾和后排人员轻微伤。

经查,王某一家四口当日在东钱湖游玩,玩了一天后王某身心俱疲,在返回途中疲劳打瞌睡,从而导致事故。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并因疲劳驾驶被依法处罚。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六十二条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预防疲劳驾驶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行车前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驾车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长时间行驶应注意停车休息,放松全身肌肉,预防疲劳驾驶。

2、科学安排行车时间。白天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不得小于20分钟。

3、行驶途中适当开窗透气。冬季驾车时可以在风小或没风的路段,稍微打开车窗一条缝隙,通风透气的同时,也避免了冷空气大量涌入车内。

3、尽量避免夜间行车,尤其是凌晨时段。夜间行车,光线条件差,加上生物钟影响,容易使人精神犯困。

巴州公安交警提示

自驾出行返程路途上,请广大驾驶人切记保持规律作息,尤其是在出发前要充分睡眠,养足精神体力。同时要在出行前规划好行车路线以及途中的休息节奏,行驶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精力、体力消耗情况,结合“逢三进一”原则,在困意、疲劳感产生之前及时到服务区休息调整,切勿抱有“不是很累、还可以继续开”“感觉困了再休息”之类的心理!

来源丨各县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编辑丨孙 荣

审核丨吴建军

签发丨李书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