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南华早报2月2日报道,由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船舶发展中心组织,探索了055型万吨大驱的最新海战打法,利用055型现代化的平台,结合无人机和无人艇作战,创造出了应对美海军的新打法。
1艘055型导弹驱逐舰,与2艘配置的无人母船,释放了32架舰载无人机、14艘隐形无人攻击艇,形成一个前出反制的战斗群。
美海军也不是吃素的,探测到中方的舰艇和无人机和无人艇以后,发射了号称“游戏规则改变者”的32枚AGM-158C LRASM隐形反舰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作为回应。
中方的无人机和无人艇,前出担任主攻任务。模拟海战的结果表明,055型万吨大驱竟然毫发无损,参与海战的无人机和无人艇,都还有未发射完毕的弹药,足以应对美海军“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下一波导弹打击。
在无人机和无人攻击艇的配合下,1艘055型万吨大驱以及配置在舰上的2艘无人母船,在西太平洋海域能对抗美海军8艘“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组成的海上作战编队。
南华早报对于这场中美海军模拟的海战,并未提出最终的结果。但中方的无人机和无人艇联袂,已经突破了“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防御体系。
揣测在本次模拟海战时,中方仰仗有高度人工智能化技术的无人机和无人艇的实力加成,应该取得了对于美海军“阿利·伯克”防空驱逐舰编队的优势。
近期,《中国船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由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中,称无人机和无人艇,将为中国提供高效且低成本的“杀死网”,有能力直接“捅破”美军在西太的军事布局。
对于这场模拟海战,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船舶发展中心组,大概率吸取了中东冲突的经验教训,即胡塞武装在红海、亚丁湾、曼德海峡等海域,发射无人机、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对美海军航母编队的进行混合攻击,给作为护航主力的“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为了应对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的混合打击,“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消耗了大量的“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ESSM“海麻雀”中距防空导弹、“拉姆”近程防空导弹。
护航编队中的DDG-106“斯托克戴尔”号和D“-107格雷夫利号”驱逐舰,甚至都动用舰上的MK-15型“密集阵”6管20毫米近防炮,这款末端近防武器来拦截,可见胡塞武装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的混编袭击,给美海军航母编队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美联社记者曾登上航母,采访舰上的美海军官兵,他们承认打胡塞武装,是二战以来最激烈的作战行动,让许多人精神高度紧张。网传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击中了美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和护航的“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055型导弹驱逐舰,拥有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桅杆一体化的综合射频系统,让其拥有强大的海空态势感知能力,能远程探测和锁定有威胁的海空目标。
能引导舰上“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AGM-158C LRASM隐形反舰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发射“鹰击”-18A远程反舰导弹,打击650公里范围内的“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
加上有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和隐形无人攻击艇等高科技无人作战平台的实力加成,让1艘055型万吨大驱拥有抗衡8艘“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能力。
这个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对于关注中国海军装备动态的网友,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华早报通过相关渠道获得的信息可能非虚。
该报时常曝出涉及中国的重大军事新闻,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研制成功并首次发射测试了射程1000公里的防空导弹,能在超远程距离上猎杀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等大型高价值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船舶发展中心组织,模拟中方055型万吨大驱,在无人机和无人艇的协调下,参与对美海军“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海战,这种凭借AI人工智能技术、高态势感知能力、现代化的指挥作战系统、强大算力推测给出最优解的作战方式,不免给网友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这种中国现役海军主力055型万吨大驱,在无人机和无人艇的加持下,模拟对抗美海军“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这种新打法展示了中国海军在海战理念和技术应用上的创新与突破,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战模式,能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参与海上的军事博弈。
高度智能化且隐形性能出色的无人艇和无人机,具有续航里程远、部署灵活等特点,与中国海军055型万吨大驱混编以后,使中国海军在应对外部海空军事力量时,拥有了更具威慑力的新型作战手段。
毫无疑问,将极大地拓展中国海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防御和进攻空间,有效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战略利益,打破域外的海空力量对中国的海上战略封锁和围堵,让所谓的“岛链封锁”在未来极有可能变成反噬对手的“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