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城头镇凤屿村,绿意盎然
驱车在凤屿村的村道上
映入眼帘的是成片郁郁葱葱的农田
田地里的蚕豆长势喜人
不少农户正忙着采收
记者一路沉浸在
这乡野的蓬勃生机里
不知不觉
便抵达今日的目的地
凤屿村木雕非遗工作室
走进木雕非遗工作室,只见陈列架上摆着一个个精致的作品。木雕《梅花》傲雪凌霜,纹理细腻入微;《牡丹》雍容华贵,层层叠叠的花瓣彰显蓬勃生机;骨雕《百鸟朝凤》灵动鲜活,《关公》持刀而立,威风凛凛,件件都透着木雕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与独具匠心。这些作品皆出自凤屿村木雕手艺人陈忠、陈兴、陈遵禄等人之手。
“凤屿村与木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长达几十年。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并让广大群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凤屿村打造了木雕非遗工作室。”
陈忠说,木雕非遗工作室促进了产业、人才、文化振兴同频共振,并成为了凤屿村一张亮丽的名片。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陈忠投身木雕工艺,进而深耕古典家具行业。“老话说‘一技傍身,天下横行’,当时为了生计,机缘巧合,我和本村的十多个青年到福州学习木雕工艺。这一行,一做就是几十年。”陈忠介绍,30多年来,他不仅培养了200多名学徒,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开设近30家门店,从事工艺家具生产和销售行业。
当然,家乡的公益事业也少不了陈忠的一份。1992年,陈忠拿出辛苦打拼挣来的第一笔钱,为村里的一段土坡路铺上了水泥;1997 年,凤屿村实施乡村道路改造,他二话不说先后捐出6万元……诸如此类的好事,不胜枚举。数十年来,陈忠个人向家乡,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红十字会等机构累计捐款300多万。
如今的陈忠包揽了多重身份,他是中共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及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会长,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说起家乡的变化,陈忠更是感慨万千,“只要全村村民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出,团结一心,家乡建设会越来越美,乡亲生活会越来越好。”
据悉,凤屿村共有501户,1534人,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近年来,凤屿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先后获评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福州市标杆社区、福清市文明村、福清市平安村等称号。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凤屿村引进专业种植大户,将村里500多亩的农田全部集中流转,建立了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以种植水稻、花菜、蚕豆、西瓜等为主,每年农业产值多达520万元,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凤屿村农田“四季无休”,村集体和村民一年的租金、工资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同时还引进福州市南香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油站等项目,真正实现“产业项目有效益、农民增收有奔头”双赢局面。
凤屿村党总支书记陈兴告诉记者,2023年凤屿村被授予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的称号,并获得了200万元专款资助,用于建设凤屿村综合服务中心。
据悉,凤屿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约860万元,目前已完成地基施工,预计今年3月完成主体建筑施工,未来将成为集办公、电商、创业孵化、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陈兴介绍,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大幅度提升凤屿村公共服务水平,并吸引企业入驻办公,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凤屿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以及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重要引擎。
看着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陈兴充满期待。“环城路清繁大道东延伸线段就在家门口附近,今年通车后,不但出行交通更加便利,而且将促进凤屿村与城区各组团的联系与发展。”他告诉记者,2025年,凤屿村还将重点谋划、推动村庄主干道白改黑、田园步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生产生活生态配套,打造和美幸福的凤屿村。
文 陈品洪 图 林鑫
编辑 薛雅平 陈品洪
审核 张晨 谢雄
监制 吴凌 峰 陈宏
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拍照上传举报
一键直达“融壹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