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舞

以戏耍为主的彝族民间舞蹈

道具是农家常用的四条腿木板凳

板凳上绑上一块红绸布

一头扎成花朵当作龙头

做成龙的造型来进行表演


舞蹈动作简单,不仅大人可舞,也适合孩童耍弄。2007年,“板凳龙舞”被列入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呈贡康熙县志》《光绪县志》《澄江府志》记载,板凳龙舞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民歌《板凳龙》以及内地起源期甚早的“村田乐”“社火”“秧歌”一类习俗成为后来“板凳龙舞”的重要源起。

在板凳龙舞流传地之一的呈贡上可乐社区,仍保持着春节板凳龙舞贺新年的传统,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闹”板凳龙舞。板凳龙舞大多边舞边唱,唱的调子虽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曲调遵循一定规律。在表演时,熟悉套路的舞者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唱词,按调子“耍起”板凳龙舞,场面喜庆热闹。


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板凳龙舞传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但人们骨子里仍保留着对祖祖辈辈传承的板凳龙舞的热爱,并将这一特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文 刘娅娟 杨奥

图 孟志刚

设计 张楠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睢毅 古文丽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