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役是从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战役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见东北大势已去,想要取得胜利已经无望,蒋介石想放弃东北,将陷于绝境的精锐部队调出,因而一再要求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沈阳的主力调到锦州。



主动放弃东北,作为东北战场上的指挥官,他会背负放弃东北的罪名。所以,卫立煌迟迟不愿行动。蒋介石非常恼火,将卫立煌召到南京开会劝说,卫立煌却说:"只要不把主力撤出沈阳,我在东北就能继续坚持下去!"见卫立煌难以拉拢,蒋介石又将橄榄枝伸向其他的人,结果都被婉拒,最后,蒋介石示意正在锦州的范汉杰,只要范打通了沈锦线,撤出国民党在东北的主力,就把卫立煌的权力交给范汉杰。



与此同时,林彪对东北战场下一步如何打,一直举棋不定。毛泽东的想法是: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将东北之敌就地歼灭。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应拿下锦州。林彪却不愿去打锦州,他认为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国民党守军达巧万,如果久攻不下,就会又出现一次"打四平"。当初打四平时部队是轻装,攻不下还能撤下来。而现在的东北解放军装备复杂,人马众多,如果困在锦州,难以安全撤离战场。可身处东北战场的林彪却不想先打锦州,他认为: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如果久攻不下,部队就会陷入被动,现在的东北解放军装备复杂,人马众多,如果困在锦州,难以安全撤离战场。到时候如果国民党针对这一情况作出部署,那将对解放军部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他在反复考虑后,决定先取长春。



计划送到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看过后十分生气,他对周恩来副主席道:"这个林彪,还是要先打长春;还要我亲自去东北说服他吗?"周恩来看了一会儿电报,对毛泽东说:"主席,我看先原则上同意他们的计划,长春之敌并不好打,林彪碰一下会回头的。"果然不出周总理所料,5月,林彪用两个纵队试打长春,结果发现长春守敌比估计的要强大得多,于是改强攻为围困。不再一心想着打长春。在商讨之后,东北局才确定了下一个作战目标,终于决定主力南下作战。这就是周总理口中的"回头"。毛主席看了东北局的报告,仔细研究之后,向林彪他们发电,指示他们应该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林彪他们接到指示后,和他们的大致预想一样,就立即展开对之后的战斗计划更为周密的商讨。



辽沈战役打响后,在林彪他们的指挥之下,东北解放军按照既定计划,一路攻坚克难,所向披靡。但是,我人民解放军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整个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伤亡6.9万余人,其中在解放锦州的战役中,攻锦部队伤亡两万余人。

义县攻坚战,东北野战军解放了这个锦州北面屏障,但是他们失去了一位将军——东野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同志,在解放义县的战斗牺牲。当时,步兵刚刚突破城墙,为了掌握大口径榴弹炮的射击效果,朱瑞将军离开指挥所赶往城墙突破口查看炸点情况,途中敌人暗堡突然向朱瑞将军和随行人员射击,卧倒时,朱瑞将军发现一名同志卧倒位置地势过高,便伸手拉他隐蔽,不幸触雷牺牲,时年43岁。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的塔山阻击战,东野4纵在11纵及两个独立师的配合下,激战六昼夜,伤亡3571人,将敌人的“东进兵团”挡在了塔山以西。战后,四纵司令部、政治部向在塔山阻击战中立功的4支部队授予奖旗:授予34团“塔山英雄团”奖旗;授予28团“塔山守备英雄团”奖旗;授予36团“白台山英雄团”,授予纵队炮团“威振敌胆”奖旗。一个纵队的四个团,因一场阻击战而同时授予英雄奖旗,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罕见的。

1998年以来,塔山革命烈士陵园陆续增设了八位将军的墓碑。他们生前直接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死后不约而同的留下遗嘱,把骨灰的全部或部分葬在塔山,与当年牺牲的烈士们埋葬在一起。他们分别是吴克华中将(1913-1987);胡奇才中将(1914-1997);莫文骅中将(1910-2000);欧阳文中将(1912-2003);李福泽少将(1914-1996);江燮元少将(1914-1990);焦玉山少将(1915-1990);江民风少将(1920-2003)。



1948年10月9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外围作战,至13日全部扫清外围据点,控制了有利地带。14日10时向锦州城发起总攻,500门大炮向城墙和主要工事集中轰击,打开缺口,11时步兵开始冲击,迅速突破城垣,进入市区,展开巷战,指战员们以爆破筒、炸药包摧毁守军碉堡和街垒。15日拂晓在白云公园和中央银行会师,摧毁守军指挥部,攻占新城,继续向老城进攻,18时结束战斗。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为全战役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东北野战军攻锦期间,蒋介石曾亲自飞到沈阳部署指挥,又率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辽东湾督战,其结果只是望洋兴叹。



锦州的解放给当时的东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锦州战役的胜利,为实现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东北解放的进程;锦州战役的胜利,极大的锻炼和考验了东北野战军,取得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同时,我军也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人民解放军 250,000人参战,国民党军 150,000人;伤亡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0,000人,国民党军阵亡24,000人,和平来之不易,向英雄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