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有很多人,过年没有回家?

今天上午,前公司的人事部长跟我聊天,说公司好几个人都在北京过的年没回家,说想立刻就上班。

不回家过年的原因,是他们说年味淡了。

可能其中有很多现实因素,但其中,我想可能有的一种情况,是传统儒家叙事的副作用出现了。
我小时候就读过韩信的故事,他回到楚国,给漂母千金的回报。我也读过刘邦回到家乡,唱《大风歌》的故事。戏文里,流浪的才子最后高中状元,衣锦还乡。
在传统儒家叙事中,父母尽其所能孕育子女,而子女衣锦还乡。这两者才是绝配。

即使是外人,也会询问:你赚了多少钱?在哪里上班?买房没有?(问的本质就是:你混出人样没有?)至于催婚,本质就是让传统延续下去的强烈愿望。
所以,回家=汇报工作=年终考核。
年轻人想简简单单,他们身心俱疲,从一年级被考核到高考,又考核到大学毕业,在单位也被考核,他们想逃离“年终考核”……
so,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的社会是赤裸裸按照功利主义设计的,而不是按照人的幸福设计的。

0

当你觉得春节越来越没年味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被迫长大了。

没年味的真正原因有:

没有红包收了、买新衣服也不激动了、长辈不会逗你玩只会催你结婚生孩子、春节也有要处理的工作、三姑六婆以前蛐蛐别人现在蛐蛐你、等等等等。。。

不仅没年味了、连人情味也慢慢没有了。。。

还有人说,随着年纪增长,也不再期盼过年,过年也并不快乐,反而会因为过年而压力倍增:

除了要花很多的钱,还有要赶很远的路、在路上奔波折腾,要处理复杂的亲戚人际关系,要赶一场有一场的酒席,要面对父母长辈日渐衰老,要面对重重家庭矛盾。。。

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义务了,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有很多焦虑烦恼了,我们的环境和心境,早就已经变化了。

现在的年,也许还是曾经那个年,过年的快乐也还在,只是过年的快乐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了。。。

03.

另外,我发现也有人说,平时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春节的假期变成了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非纯粹的庆祝和团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日里的饮食已经足够丰富,年夜饭的吸引力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了。
年味没有消失,它只是在变化。

还有,我另外还发现一个有些地方的陋习。

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家过年,克娘家,克财运,这些没回家的女儿们,娘家也不见得多发达。
这些陈规陋习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真的是需要改革一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