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错的银幕世界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凭借两部“哪吒”作品就即将冲破百亿票房大关,在众多商业巨制中独树一帜。他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行业老手,更不是频频“圈钱”的业界翘楚,而是一个对动画情有独钟的“小透明”。他的名字可能还未为人尽皆知,但在电影圈里,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佼佼者。他,就是导演饺子

说到他的第一部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是大放异彩。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不仅票房大卖,更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好评。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部电影仅仅是他首次执导的作品。而他的第二部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经上映,便以惊人的势头持续飙升。目前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月3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已超35亿,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十五名。

不只如此,后续预测的数据更为震撼:影片的票房有望突破55亿!这样的成绩,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都是极大的肯定和骄傲。要知道,国内外很多第一部电影爆了,后面就是圈钱的,但哪吒2不是,饺子导演的哪吒2在重压之下依然稳住了阵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观众的严苛要求,他的第二部电影依旧维持了与第一部作品同等的水平。不仅仅是票房方面表现出色,影片的口碑更是直上云霄,被豆瓣观众评为8.7分的高分。这也再次证明了导演对影片的高超掌控力以及对动画制作的深入理解。

然而,在商业成功背后,饺子导演的成长经历却鲜为人知。当第一部作品《哪吒》首次上映时,大多数观众对这位导演的名字还感到陌生。当时他的微博粉丝数量仅仅十几万。甚至在为《哪吒》进行微博宣传时,转发量常常惨淡到只有个位数。即便是后来,他希望在微博上获得“V”认证时也面临困境,因为粉丝数量不足100人,最终还得靠朋友们的吆喝才勉强凑够。

当第二部作品《哪吒2》上映时,饺子的微博粉丝虽然已经接近百万大关,但转发量依旧未能有明显的增长。对于一位身处在娱乐风潮前沿的导演来说,这样的境遇确实有些令人心酸。然而,正是这种低调和坚持,让观众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真正用心做电影的导演。

导演饺子,原名杨宇,生于四川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名字在40岁这年,因为他的作品而广为人知,但他背后的故事和经历却鲜为人知。那么,这位逆天改命的导演,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01 弃医从影,一路坎坷

饺子在初中时期,当被问及梦想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要当漫画家!”这颗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进入了大学,就读于一所名牌医科大学。然而,在他大三的下学期,一个转行的同学黄雷选择了软件行业,这一举动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终于在某一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的创作激情并没有熄灭。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医学专业,转行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饺子开始了他的自学之路,他选择了MAYA这一三维动画软件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然而,当时国内的影视动画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动画设计类的专业教材匮乏,师资力量稀缺,各类制作软件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摸索,逐渐掌握了MAYA的使用技巧。几个月后,他趁着大四的寒假,制作了一个短片。这个短片不仅是他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交代,更是他为了找工作而做的一个准备。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作品。



毕业后,饺子进入了一家成都的三维动画广告公司工作。在这里,他有机会负责从创意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部流程。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他实现了从纯粹兴趣到商业价值的转变。他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能,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尽管小公司的资源有限,但他却能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他把自己一个人当几个人用,负责的工作内容涵盖了整个流程的方方面面。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熟悉了影视制作的整个流程,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优秀的动画导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的才华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的作品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同时也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这使得他在影视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



02 辞职闭关4年,作品初现光芒

饺子在工作了一年后,他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职,开始了四年的闭关生活。这四年里,他远离了繁华的影视圈,回归到了个人的创作世界。他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出于对艺术的追求,对个人梦想的坚持。他的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用每月1000元的微薄退休金支持着他的生活。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母子俩的生活简朴到极点,日常的三餐、起居仅限于最基本的需求。

其实,饺子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深知CG行业的现状,国内大部分公司仍以模型加工和做外包为主,很少有公司愿意投入资源去制作原创短片。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想要掌握CG的全部流程,去干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商业项目就只能破釜沉舟。他明白,只有自己掌控了整个流程,才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于是,他决定从零开始,学习技术、熟悉流程、打磨剧本。

他的闭关生活并非轻松。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将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小天地里,过着“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空间站般的生活。他每天都在思考、创作、修改、再创作。他吃的食物是超市特价商品,穿的衣服是旧衣服,甚至很少买新衣服、很少旅行。但他的内心却是充实的,因为他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终于,在2008年,饺子用自己一人之力制作的《打,打个大西瓜》问世了。这部作品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不仅在国内斩获了多个大奖,更在国际上获得了30多个奖项的认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的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这个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饺子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四年闭关生活的最好回馈。

这部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饺子多年积累的成果。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毅力,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也能取得成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逆袭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03 一战成名后,销声匿迹六年,靠外包给梦想续命

本来饺子经历了三年苦战,凭借一部获奖无数的作品一战成名,理论上随后应该会有投资、大片、大奖、金钱滚滚而来,这样的故事本身也是屡见不鲜的。然而,饺子的道路却与众不同。他并没有按照常规的轨迹前行,而是在一战成名后选择了销声匿迹,投入了六年的默默无闻。那么,这六年的时间里,饺子到底在做什么呢?

答案令人感慨。这六年里,饺子选择了接手外包工作,以此为生,同时也在为心中的梦想续命。这背后的原因,与当时的国内动画产业环境息息相关。

回首那些年,国内的动画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缺钱、规模难以扩大、有远见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许多动画公司虽然经营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但依然只是维持着几个人的小团队。这些公司的老板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快速盈利,而忽视了员工的福利和成长,更不用说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了。久而久之,合作伙伴离去,好的员工流失,只剩下一些混日子的员工,公司的发展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投资人对动画影片的投资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导致巨大亏损。这使他们在之后的合作中变得谨慎,不再愿意大力支持动画产业。投资不足,为了生存和赚钱,许多公司不得不压缩成本,以维持运营。这样的机制催生了一大批质量低劣的国产动画,市场呈现畸形发展,粗制滥造之风盛行。

比如大家熟悉的动画电影《魁拔》,一共三部,共投资了一亿多,但第一部的票房收入还不到500万元,二三部的票房也都不到3000万,投资方亏损巨大。再比如《摇滚藏獒》这个动画电影,当时准备卖全球市场,请的好莱坞班底,成本超过了6000万美元。但中间经历了被万达排片封杀、票房注水等风波后,电影国内票房只收了不到4000万人民币,这部动画电影最终巨亏4亿人民币。

实际上,饺子也深知这个行业的困境。在他一战成名后,他并没有选择沉浸在短暂的荣誉中,而是选择了接手外包工作。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只为了生计,更多的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责任感。他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丝改变。



然而,他所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有些投资人只是看中了他的才华,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公司增光添彩,而非真心支持他制作电影。甚至有的投资人带着他到深圳成立动画公司,但最终只是利用他的才华到处讲故事,空手套白狼。这样的经历让饺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明白只有坚持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另外,游戏公司的崛起也给了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游戏公司以极高的薪水吸引了动画行业的优秀人才。许多技术人才在动画行业稍有名气后,便会被游戏公司以数倍的薪水挖走。这种人才流失的现象使得整个动画产业链上的人才全线缺失,优秀的动画导演更是凤毛麟角。

面对这样的困境,饺子依然选择了坚持。他相信自己的梦想和才华能够为这个行业带来改变。在接外包工作的六年里,他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同时也为心中的梦想积累了力量。这六年并非他的低谷期,反而是他为了更高峰的铺垫和准备。



04 饺子打西瓜精神再现,逆天改命后再创奇迹

2014年,光线传媒CEO王长田,怀揣着雄心壮志,成立了他旗下的动画公司“彩条屋”,意图打造中国的皮克斯,有个叫易巧的大学生当时也成了彩条屋的CEO。六年光阴,对于动画的热爱与执着在王长田的内心酝酿,也影响了彩条屋的每一个成员。而六年的时间,对于饺子来说,是一个漫长而压抑的等待。他的创作欲望被压抑了整整六年,渴望着能够找到一个平台释放自己的才华。

而当易巧出现在饺子的生活中时,两人一拍即合,仿佛是久违的知己相遇。易巧的决策与胆识让饺子看到了希望,易巧认定饺子是个天才。而对于饺子而言,他也终于遇到了那个能理解他、支持他的人。

当易巧提出“能否停掉手上的外包,把钱退回去,我们一起花三五年干一票大的?”时,饺子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的内心早已渴望摆脱当前困境,寻找一个能够真正施展才华的空间。而这个提议,正好符合他内心的渴望。他想要的不只是生存,更是创作,是艺术的追求。



饺子知道,对于当时国内动画行业的困境,要让投资人赚钱,大家双赢,后面才继续有戏可唱。那么,饺子是如何应对当时国内动画行业的困境并寻找出路的呢?

一方面,他选择了压缩成本但保证质量。动画制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尤其是在特效上下面的投入更是巨大。然而,饺子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选择一味的投入巨资来追求效果。相反,他审时度势,找了很多一流的特效公司进行合作。然而由于预算有限,许多公司并不愿意接手。



面对这一困境,饺子采取了迂回战术。他根据每个公司的专长和特点,将各种特效分包给60多家外包公司。有的公司擅长做水的效果,有的擅长火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确保每个特效都做到最好。

在《哪吒》中的申公豹变身镜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饺子却“死磕”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亲自上阵,与团队成员们一同研究、探讨、尝试,直到达到他心中完美的效果。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正是饺子成功的关键。





另一方面,饺子在整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亲力亲为。对于他来说,《哪吒》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他对于各方面的标准都极高,然而从业人员的素质却跟不上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饺子选择了亲自上阵“救火”。有时候甚至要亲自调整那些特效镜头,“这在国外,导演通常是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 但对于饺子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正是由于饺子的这些做法,使得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整个团队为了这部作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到了后期,996工作制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他们基本上都是007的工作状态。即便是春节这样的节日,他们也只放三天假。这种对作品的热爱和执着,最终成就了《哪吒 1》的成功上映。



电影中的哪吒黑眼圈形象,其实正是饺子和团队成员们集体熬夜的灵感来源。他们为了这部作品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和执着,才让《哪吒 1》得以如期保质上映。

2019年,虚岁40的他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被盛赞为国漫之光,当年这部动画电影创下了动画电影首日最高票房纪录、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豆瓣评分最终 8.7,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甚至可以说是国产电影最佳,最终票房 50.35亿,位列整个中国影史票房第四名!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已超34亿,而影片的最终票房有极大概率超过第一部,有望突破55亿!



在当今社会,拥有理想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的梦想并不是空想、幻想或痴心妄想。梦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只有梦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行动和努力。否则,再美好的梦想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成为现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也都渴望逆袭,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都声称自己要去实现理想,但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殊不知,任何一种竞争都是有风险的。只有充分地认清自己的内心和能力,才能降低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一味地豪言壮语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只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

饺子就是一个懂得平衡梦想与现实的人。他不仅有着远大的梦想,还付诸了实际行动。“哪吒宇宙”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的品质和魅力,更是因为饺子导演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结合了理想与现实、商业与艺术、个人与团队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创作出了这部令人瞩目的作品。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仅要敢于冒险、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注重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梦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