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周年。三年来,冬奥会的影响持续辐射,那些曾投身于冬奥工作的人们,也在各自的领域续写着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精彩故事。
三年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绚烂的冰雪之约惊艳世界。赛场内外,前沿科技与冰雪运动激情碰撞,其中,稳定、高速的通信网络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赛事每一个精彩瞬间。中国联通的祁嘉楠和他的团队,便是这条纽带的“编织者”,如今,延续着冬奥的光荣与梦想,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踏入祁嘉楠的办公室,置物架上的几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里,祁嘉楠身着冬奥工作服,站在冰天雪地的小海陀山上,那是他在延庆赛区奋斗六年的珍贵留念。“这是2021年,‘相约北京’雪上测试活动期间,瑞士计时公司的专家来咱们延庆赛区考察……”他轻轻擦拭着相框,那段充满挑战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
2019年,祁嘉楠带领的中国联通团队接到了瑞士计时公司和国际奥委会交付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设一条管道内永久的高山滑雪计时记分线缆。这项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赛道已经开始造雪,施工窗口期仅有短短10天,且小海陀山的天气成了巨大阻碍,最低温度达零下20度,最大风力7 - 8级。“没时间焦虑了,必须完成。”祁嘉楠迅速召集公司所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争分夺秒制定线缆接续和建设方案。
为保证手指灵活、提高工作效率,联通冬奥团队的员工们在极寒环境下毅然摘下手套作业;风太大,雪道上站不住人,他们就用绳子一头系在腰上,一头系在树上,在艰难中保障安全。经过10天的艰苦奋战,国内第一条管道内高山滑雪永久计时记分线缆敷设完成,可20多名同事的手指却全部冻伤。瑞士计时公司的专家前来考察测试,各项技术指标远超预期,专家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China Unicom, very good!”
这样的挑战并非个例。冬奥刚刚开始闭环时,祁嘉楠团队已完成场馆内所有通信系统部署。然而,一个突发任务又降临了。一天晚上8点左右,国际奥委会的技术官员打来电话,要求将延庆冬奥村奥林匹克365区域的网口从2个增加到4个。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却是巨大难题。该区域需跨过已装修完成的运动员餐厅主通道,且没有线缆桥架,无法明敷线缆,只能利用现有条件“变出”2个网口。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不眠不休的奋战,网口终于成功增设至4个。“所有人都特别兴奋,可根本没力气欢呼,因为已经连续熬了三天三夜没合眼,太累了......”国际奥委会的专家测试后,对网络质量赞不绝口。
在延庆小海陀山这片曾经的荒山上,中国联通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延庆赛区核心区全部室内外区域的联通3G、4G、5G信号全覆盖,具备开通固定电话、互联网专线、点对点专线等固定通信服务条件,为赛时科技冬奥项目的落地筑牢了坚实基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后,祁嘉楠回到原单位中国联通北京市延庆区分公司,负责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行业营销工作,为延庆区的各委办局行政事业单位提供通信服务,助力延庆区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延庆建设。同时,由于在冬奥延庆赛区奋斗六年,全程参与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他所在的队伍始终怀着冬奥情结,至今仍参与冬奥延庆园区的通信维护工作和后冬奥时代冰雪体育赛事的通信保障工作。
“未来,我们这支通信保障团队将继续传承冬奥精神,为家乡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为延庆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科技振兴,为擦亮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贡献联通力量!”祁嘉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