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的自述:
快要过完年了,儿子儿媳都已经上班,可我那63岁的亲家母却还没离开,她似乎想留在我家养老,于是主动承担了家务,又是洗衣服又是做饭,特别勤快。
亲家母的腰不好,每次似乎都很疼,我劝她歇一歇,她却不愿意,说趁着自己还能干,多为家庭做点事。
看着这样的亲家母,我的心里很是感动,但也有些担忧,如果亲家母累病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亲家母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多少存款,自从亲家公去世后,她就一直在老家独居,儿媳很孝顺,时不时就给她发些钱,儿子也不会委屈她,偶尔会接她来过节。
一个人的日子太苦了,我特别理解,也想过劝儿子接她来养老,但这事情没那么好办,家里房子小,压根就住不下太多人,更何况儿子还打算要二胎,如果再有孩子,亲家母又要往哪住?
我这心里也很憋屈,当初儿子结婚,亲家那边要了20万彩礼,这钱已经给出去了,如今又要儿子承担亲家母的养老,上哪说理去,
儿子也才中年,头发却已白了一半,眼神也是疲惫的,他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不想让儿子继续累下去,或许也只能委屈亲家母了。可是后面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儿子跟朋友喝得东倒西歪,一边干呕一边回了房间。“又喝这么多!”我不禁皱起眉头来。
亲家母却一句话也没说,当即倒了一杯温水,递给了儿子,又拿了一个橘子,默默地拨了起来。
亲家母很细心,剥开橘子皮,又仔细地摘掉里面白色的橘络,她竟然这么细心,而且全心全意地对待我的儿子,我真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反思了一下,觉得从前的自己太自私了,既然儿子和儿媳已经结婚,那么这个家就是整体,我也好,亲家母也好,都要为维护这个家而努力,怎么能分彼此呢。
亲家母的行为,感动了我,我也决定要留下她。看亲家母穿的衣服太差,我知道她的生活不太好,于是当即在外面买了衣服,又包了2000的红包给她。
亲家母收到礼物,惊讶得瞪大了眼睛,问:“大姐,您这是干啥呀。”我笑着说:“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收着吧。”
这一幕,正好被儿媳看见,儿媳脸上的表情很惊喜,似乎对我的行为很满意。但我做事从不恭维谁,只是遵循自己的心罢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给了亲家母2000元钱后,她竟然瞒着我们,在当天晚上不辞而别了。直到第二天,我喊她名字不见人,才知道她已离开。
我很疑惑,明明对她这么好,她怎么还会离开呢。儿子找到了我,说:“妈,您知道我岳母为什么主动承担家务吗?因为她有自己的骄傲,她不愿混吃混喝,也要有自己的价值,您直接给她2000,看起来是对她,实际有一种施舍的意味,或者说,有一种变着法赶人走的意思,您这样不好。”
听儿子这么说,我满脸羞愧,知道是自己好心办坏事了,当即让儿子开车回老家,一定要把亲家母给接回来。
情感分析:
这个家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沟通。
首先,刘阿姨与亲家母缺乏沟通。她们始终存在认识偏差,亲家母喜欢通过劳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刘阿姨则直接给钱,这种偏差,造成了后面的误会。
其次,刘阿姨与儿子缺乏沟通。刘阿姨处处想着保护儿子,最后却遭到儿子训斥,甚至让儿子成为调解矛盾的中间人。
最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沟通,很多事情被搁置了。例如当初确实给了20万彩礼,如今房子小,住不下多少人,儿子又要二胎,现实的紧张,无法用缺乏沟通的亲情完全掩盖,终有一天会再出问题。
情感建议:
重建沟通是开始,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大家的想法,统一大家的意见。
经济问题是关键,要明确家庭分工,由儿子儿媳负责经济方面的事情,亲家母负责家务,而刘阿姨则要承担带孙一类的辅助性工作,并拿出部分退休金帮助家里。
心理疏导很重要,在这个家庭里,亲家母属于那种舍自己为家庭的人,要让亲家母明确“被家庭尊重不等于做苦力”的原则,只有这样,家庭才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总结:
许多家庭都有这个问题:“以自我牺牲维系家庭和谐,再以隐性伤害伤人伤己。”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是“边界清晰”但“情感紧密”。
撰文:船长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