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年头想做点好事儿还真不容易,前有“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我单纯,我善良,我助人为乐行不行?

如今,医生在飞机上救治完病人后被要求出示执业证书,还声称是相关规定,好家伙,这不就妥妥的过河拆桥吗?



既然是规定,为什么一开始不让人家出示?救完人后没有了利用价值,又担心后续麻烦,所以签字画押,如果病人后续出了什么事儿还要追责是吧?

真是让好人心寒。

可以说,这是我近期所看到的令人感到最愤怒的一件事。

1月25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帖子,吐槽自己近期乘坐飞机时遇到了一段糟糕经历。

这名网友是一名医生,有着多年丰富的治病救人经验。在乘坐杭州到里斯本的国际航班时,机上一名中国乘客在过道忽然晕倒。



此时飞机已起飞了近20分钟,在万米高空航行,没法儿进行迫降,所以只能由机上配备的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同时机组也是通过广播喊话,询问乘客中有没有医生?有的话让一起参与救治,毕竟人多力量大。

张先生听到后果断挺身而出。

乘务人员先是将病人平躺,这时病人已经恢复了部分意识,能做简单交流。



通过沟通得知,这名病人患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并且在登记前还曾吃过大碗面条。此外,病人脸色苍白,并不断冒汗。

经过仪器的配合诊断,张先生给病人开了阿司匹林口服,同时还补充了盐水,没过一会儿病人血压恢复正常。



不得不说,张先生的医术确实是高。

病人身体得到好转后也是连连向张先生道歉,称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张先生摆摆手说只是小事一桩,再者自己本来就是医生,治病救人是自己的本分。

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病人得到了救治,施救者不施恩图报。

可没想到这时机组的骚操作来了,他们拿出了一份记录,先是让张先生签责任医生字。

责任医生,这几个字儿大家都懂,也就是说如果后续病人出了什么意外,张先生是要承担责任的。

明明是做好事儿,再者机组又没有给报酬,凭什么要为后续负责?

在临下飞机时,更是让张先生出示执业医师证书,还要留手机号,家庭住址。

这骚操作就连一旁的乘客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帮张先生仗义直言。

“你们这么做今后还会有医务人员愿意免费帮忙吗?”



可机组只是冷冰的回答到,这是航司规定,他们也是照章办事,目的在于还原事件过程。

这解释就很牵强。

既然航空公司有规定,是不是先让其出示执业证书,然后才被允许参与救人,而不是先采取默认态度,等到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一脚踹开。

更恶心的是,张先生还有可能因此吃上官司,只能祈祷病人后续不会出什么意外。

机组明显是在推卸责任,这做法真是让好心人心寒。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的扶不扶事件,北大副校长对北大学子说,只要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就去扶,如果事后被讹,北大给你撑腰。



那么同理,航司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本着生命至上原则,鼓励所有医务人员协同参与救治,如果后续出现什么意外,还应当充当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样见义勇为者才会越来越多,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另外说一点,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伤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